古教授又說:鄙人是專門研究唐史的,心中有個疑問,一直解釋不通。
能否讓我們也去,見識見識?說不定,就能有所收穫。
張文博聽了,並沒應承,反倒解釋說:我倒也不是故作姿態,刻意奉承。
正因為晚輩名字裡,有個文博二字。
為了儘量做到名副其實,平時喜歡讀書,研究歷史和各種雜學。
兩位的大名,我確實有所耳聞。
知道兩位性格耿直,治學嚴謹,博平日裡,也十分佩服兩位這種務實求真的精神。
若是別人前來,想要一起去探訪乾陵,我自然是歡迎的。
但是以兩個的性格,恕我直言,不去也罷。
兩位成名不易,我不想兩位晚節不保,或是把畢生所學,全部推翻;
就請回吧,我送兩位,說完起身,伸手相送。
兩位教授,聽他說的嚴重。
不由瞪目結舌,面面相覷,不知他此言何意?
萬教授疑惑問道:不知您此言何意?尚請明示。
張文博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你們應該知道,咱們國家現在的宗旨,是唯物主義,是不相信神鬼之說的。
而我研究的這些東西,乃是和國家政策相悖的,這也正是我選擇居住在寺廟或殯儀館的原因。
如果和別人走的太近,尤其是科學工作者,只會是害了人家。
萬教授不以為然的說:您多慮了,咱們國家,一向是言論自由,雖然不倡導唯心主義,但也不會全面禁止,更不會加罪。
張文博搖搖頭:你們是研究歷史的,不需要我舉什麼例子。
個人思想,還是不要和主流理念相抗為好。
以兩位固執的性子,如果發現,真相和理念不符,難免會和人辯論。
就算沒人加罪,也會引起諸多麻煩,造成人心不穩,讓大家都為難。
兩位是我尊重的前輩,我這才交淺言深,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我的苦心。
再說:我研究的這些東西,就算是真的,也是無法證明給別人看的。
鬧到最後,說不定會有人,說我妖言惑眾,蠱惑人心。
我雖然不怕,但也不想平白惹來這種麻煩。
正因如此,我從來都不承認我是什麼神仙,這些虛名,對我全無用處。
古教授說道:您多慮了,以我們這把歲數,哪裡還會去和人爭論?
也就是看看,能不能借此,揭開我們心中的疑團,免的帶進棺材裡去。
放心,無論有沒有結果,我們都會守口如瓶,絕不對外人言說。
張文博聽他說的嚴重,也有些好奇,什麼疑惑這麼讓他放不下?還要帶進棺材裡?
忍不住問道:能說說嗎?是什麼問題讓你想不通?
古教授回答:關於武皇的秘密,雖說有很多;
但只有最後,在公元705年,發生的那件神龍政變,最是讓我難解。
別人說是武皇年老昏聵,這才讓張氏兄弟,開始插手朝政,進而引起朝中眾人不安,發動了這場政變。
但我多年研究唐史,萬萬難以相信這番言論。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