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舉人
報喜人范進
楚雲一看這名字,頓時一臉的臥槽,老鐵,你自己不去中個舉玩玩麼?
這時候其他人也出門來了,楚雲便掏出已經準備好的紅包,遞給那報子,得了他的一番恭維之後,又對許多的街坊鄰居拱拱手……
好吧,他的街坊也就是對面的暗影衛了。
雖說這個舉人來的難度不是特別大,但能中舉,楚雲心中自然也是有幾分喜意的,畢竟他為了這個科舉,可是被那連綿不絕的臭味折騰的夠嗆。要是到頭來都沒有中舉,那楚雲真的會暴走的。
按理說,楚雲這中了舉,原本是該好好設宴慶祝一番的,雖說也沒有三兩個朋友過來。然而,也就是在同一天,北方傳來了加急快報。
“報,雁門關告急,燕國大將耶律宏基攜十萬大軍攻城,雁門關城破,只在旦夕之間。”
從邊關來的急報也不知道跑死了幾匹馬,總之,那個傳令兵剛把訊息傳遞給兵部,傳到武繼業耳中,便噗通跌倒,撲街了。
武繼業只匆忙對人說一句:“照顧好他。”
便匆匆趕赴了皇宮。宣德聽到這個訊息也很是震怒,臥槽,朕還沒有動手,你們先開打了?而且這麼猝不及防!
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都是邊關戰事的高發期,因為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正是因此,燕國經常會派人來搶奪勝利果實,然後和邊軍發生衝突。
不過,自從楚雲的商隊建立之後,燕國其實也不會因為糧食短缺來找雁門關的麻煩了,他們單純就是想打架,所以時不時來找麻煩。
然而,他們出動,從來不會出動太多的人,一兩千都算是大規模的入侵了,所以,這一次十萬人……
整個草原的可戰之兵,大概就是三十萬了吧……
所以十萬人真的有些誇張了,而且草原人的人均戰鬥力,基本上是要比大夏這邊要強一點,而大夏這邊,經常是以1.5倍的兵力優勢,始終保持和燕國的均衡,甚至有時候還能穩壓一頭。
但這一次,守軍的人數只夠攻城人數的三分之一。
若不是雁門關據城而守,而燕國騎兵不擅長攻城,估計等傳信的把訊息傳到京城,雁門關已經涼了。
宣德驚怒之下,也沒忘記下旨。
宣德直接召集六部長官,順便也把太子叫上了,其他人就懶得叫了,聚集太多人,也是浪費時間。
軍情緊急,若非是需要這些人的配合,宣德估計都能直接叫武繼業去幹活。
現在內閣大佬都到齊了,還有趙構這個吃瓜群眾,宣德直接下令道:“先賜封遠征西將軍武繼業為討燕大將,調撥三萬兵馬,前往雁門關支援。總領一切戰事。”
不知道為什麼,其他幾個內閣大佬,一聽到武繼業要被調走,頓時都心裡一鬆,反倒沒有為這個戰爭擔心。
武繼業這個攪屎棍走了就好,萬事大吉。
接著,宣德還給了武繼業金牌,聖旨,還有寶劍。天子劍是權利的象徵,意思是他誰都能砍一刀。現在武繼業的權利空前的大。
但這也是因為宣德是要求他率領小部分人,快速馳援,這三萬的援軍,當然不可能是從京城裡面調,而是從別的地方,給他這些東西,就是方便他行事的。叫上其他六部的,則是要求他們全心全意配合武繼業的工作。不能在這個時候拖後腿。
雖說這次是燕國打了個先手,但宣德一點都不慌,雁門關可不是那麼好攻克的,畢竟是一座雄關,而守將的能力,宣德也勉強能信得過。而宣德本來也是有意要和燕國打一仗的,只是沒想到燕國先動手而已,這樣,也剛好符合宣德意思。
這次雙方都不要小打小鬧了,都往死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