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壽寺沒有什麼變化,和幾年前徐妙錦離開的時候幾乎一模一樣。
寺內安靜肅穆,蔭鬱的松樹為來往香客遮擋了灼熱刺眼的陽光。
小河潺潺流動,紅鯉魚歡騰地在水中跳躍,它們知道自己的幸運——生活在一個沒有殺戮的地方。
兩座壯觀的高僧靈塔威嚴地守護著寺廟。遇到善於傾聽的人,它們也會動人地講述起悠長古老的歷史。
徐妙錦有一種比回家更美妙的感覺。這裡有石頭,有大師,有人呵護她,有人陪伴她。
一個寺僧抱著一摞經書匆匆而過,她趕忙喚道:“師傅!師傅!”
寺僧轉過頭來看著她:“施主,有何事?”
“請問道衍大師在哪裡?”
“道衍大師?小僧不認識。”寺僧禮貌有加。
“你不認識道衍?”徐妙錦瞪大了雙眼。
“小僧是新來的,寺裡還有很多人不認識。”
“那你也應該認識方丈吧?”
“方丈,方丈,小僧當然認識,可……他不叫道衍。”寺僧慌亂無措,像是遇到了解不出的考題。
“什麼?不叫道衍,叫什麼?”
“德一大師。”解完了題,寺僧輕鬆了許多,儘管滿頭大汗,他的眼睛還是露出了笑容。
“德一?沒聽過呀。”徐妙錦自言自語。
“那你認識石頭嗎?他不是出家人,但是也住在這寺裡。”
“不認識,我們這裡住的都是出家人。”寺僧胸有成竹。
徐妙錦呆若木雞。
怎麼會這樣?石頭和道衍去哪了?他們為什麼不告訴她一聲?這偌大的北平城要如何找到他們,或者他們根本不在北平?
“施主,沒什麼事的話,小僧先忙去了。”寺僧見徐妙錦陷入深思,害怕又會有一個難題從她的腦子裡冒出來,趕緊告辭。
徐妙錦回過神來,匆忙跑向方丈室。
她不甘心,妄想著是不是石頭和道衍在捉弄她,想給她一個驚喜。
方丈室的木門和原來一模一樣,又窄又矮,緊閉著,沒有雕飾,素樸無華。
多少次她站在這門前,親切地呼喚“大師”。
道衍總會探出頭來,笑道:“臭丫頭,又來吵我!”
徐妙錦敲了幾下,沒有人從裡面為她開啟門,沒有頭從門縫裡探出來。
“現在是早晨,方丈應該在法堂做早課吧,怎麼會呆在屋裡呢?”徐妙錦找到了一個很恰當的理由說服自己,隨即跑向了法堂。
一個和尚迎面向她走來。
“師傅!方丈在哪裡?”
“施主,方丈不在寺內。”
“是道衍大師嗎?”
“不是,是德一大師。”和尚看了看心急如焚的徐妙錦,垂下頭去。
“你是?”徐妙錦覺得眼前這個和尚很面熟,“你認識道衍?”
“嗯,貧僧也認識施主。幾年前施主來過我們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