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把字刻入石頭
雖然去過多少次其它的星球,但只有10號行星會給我這種獨特的體驗——不論是踏足山巔,還是遨遊大海,深入貧瘠的沙漠、深邃的洞穴……這些,都不會讓我感到陌生和厭煩,彷彿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散步,溫馨、愜意、還有一點點冒險。
地球沒有給留下我太多的印象,密涅瓦號和守望者號冷冰冰的艙壁沒有生活的氣息,唯獨10號行星,這顆我可以自由漫步的第一顆行星,向我敞開懷抱,向我吐露她的細膩情感,向我送上她溫暖和煦的微風與關懷,給予我生活的權利,給我前進的活力。
這就是家的感覺。
……
記得第二次造訪10號行星,我選擇在那片廣袤的沙漠中央著陸後,在奈米機器人的幫助下我打造出一小塊沙漠盆地。此後數月裡,奈米機器人又建造了一座以黑曜石為材料的高塔建築,利用盆地的斜坡和汲取的地下水打造出了菜地和家禽棚子,雖然淡水已經足夠,但我還是造了幾個露水收集器——這樣,這塊沙漠中的“綠洲”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隱士居所”。
在黑曜石塔裡,我找了一個房間安置好麥克打造的儀器,操作簡陋的操縱桿,將投影出的畫面照在牆上,我正式開啟了“視覺干擾”模式,安排奈米機器人聚成黑色人形在邊緣處巡邏,襲擊那些敢於靠近的人們,想必關於這個恐怖沙漠的傳說很快就會流傳開來吧。當然,我可沒有忘記把王晨建議的那條小路和燈塔給造出來,“視覺干擾”範圍也把這些地方排除,之後想要進入沙漠中心尋找隱士居所,就只能透過走海路了。
從守望者號上拿了很多書,AI推薦的那些我都放在建築的各個房間中,那些來學習的人想抄走就抄走,我不會在意,知識和故事本來就是需要傳播的。但隨身攜帶的PDA、霰彈槍、其它類別的書籍等——那些遠超這個時代理解的東西,還是藏起來的好,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小小的密室,以石壁作為暗門,門上刻下一個菱形含內切圓的形狀,再用3D印表機制造一個有木材質感同形狀鑰匙,帶在身邊或藏起來,這樣佈置完後,“隱士居所”就算做好迎接客人的準備了。
在我如法炮製去放出風聲前,我必須要去看看第一次造訪這裡時我“隱居”的那個孤島現在的情況如何。駕著小舟,航行於大洋之上,時隔8年再次回到這裡——什麼人也沒有。我找遍了整座島嶼,只找到風暴肆虐過的痕跡,那些熟悉的人景事物全被這8年的時光磨滅了。
我的徒弟呢?他倖存下來了,逃回了大陸上,隱居於大陸中部一片森林當中,最好的證據就是那片森林從那時起開始飄起永不散去的濃霧,讓進入森林的人與動物都迷失其中,再也無法出來,他應該是把“視覺干擾器”開到了最大功率,而且一直沒有關閉,即使他去世後。由此,之後的幾代文明中,這片森林以及那廣袤的沙漠,都被冠以各種恐怖的名號,伴隨著數不盡的詭異傳說……這些,都是我後來才知道的。
(迷霧叢林與絕境沙漠黑色建築的伏筆解密)
我繼續在孤島上尋覓,風暴的到來會將這裡大部分東西衝刷殆盡,唯獨無法挪動那些沉重的石垣。我費盡力氣將一根石柱立起,半截埋入地下,在上面露出的部分刻下深深的溝壑:
守望島
方方正正的漢字,不會被風暴吹散,不會被雨水腐蝕,不會被泥土埋沒得失去痕跡——這個名字,將永存於島上,與天空中那遼遠的守望者號遙相呼應。
這段往事,是多麼美妙的回憶。(這也是守望島的秘密)
……從守望者號出發,進入巡弋飛船的冬眠艙,透過1號“膠囊”降落於星球,在星球上生活8年,乘坐1號“膠囊”返回正在接近的巡弋飛船,返回守望者號,進入生存艙修復身體……
這個迴圈,已經不知道經歷多少次了,麻木的我甚至不再計算,不再盯著全息顯示屏檢視時間,不再聆聽AI為我報時。
我只需等待到地球人類逃亡艦隊的到來即可。雖然時間好像還很遠,但我能夠從地球發來的碎片化資訊清楚地感受到他們那邊的緊迫——第二次攔截失敗、第三次攔截失敗、逃亡飛船已經發射……很好,他們已經準備放棄地球了,離6號指令的最終階段越來越近了。
即使如此,我仍需要去刪除那些“收割”來的控制指令,它們仍有為地球贏得翻盤的可能。隨著每顆行星上的生命被一次次化為焦土塵埃,返回守望者號的控制指令也越來越多,也越來也複雜,其作用也越來越強大。
比如說變身成大型動物的控制指令:能命令周圍的N粒子聚集在使用者身上化為有機物狀態,成為使用者額外可控制的肉體組織,所以我能夠看到有的指令會讓人變成巨大的野獸,甚至是想象中的生物也能成功實現變身。當指令解除時,那些額外的有機物會隨N粒子的移動逐漸散去,最終還原成使用者的樣子——這也是使用者變成小型生物指令的原理。
最讓我驚異的是小型蟲洞的控制指令:使用者念出透過複雜的指令開啟一個人體大小的蟲洞,已實現長距離的躍遷——這被新生人類稱作傳送,既可傳送物質,也可傳送使用者本身和其周圍的事物。這個控制指令的出現,甚至讓地球文明的傳統運輸方式相形見絀,這也是人類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的、最理想的躍遷方式。而且,從一些從未成功使用但被收割上來的控制指令可以看出,一些新生人類已經不滿足於空間的傳送,他們甚至開始思考時空躍遷的可能性!一旦成功,將標著這時間旅行成為可能!但目前來看,這種指令並沒有開發成功,只有一些嘗試和雛形樣板。我突然想起守望者號上還有一道“五維空間”入口的存在,一旦能夠穿越時空的控制指令成功出現,那這個“五維空間”入口會不會成為“時空旅行”的其中一個出口呢?我甚至覺得有一天這空間站中會莫名其妙出現幾個新生人類的身影呢。
同樣出乎我意料的還有“把指令刻入石頭”,一些新生人類利用控制N粒子中的帶電粒子的方式,在石頭等物體物品上給自己的控制指令“錄音”,並設定在某種條件下啟用這一指令——說白了就像是老式磁帶的原理,但這種創意帶給我的震撼是十分深刻的,我不禁懷疑如果沒有“收割”,那這些新生人類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發展出怎樣的文明和科技呢?這種“把指令刻入石頭”所誕生的成品,被10號行星上的人們稱為“咒語石”,不過這也是後來的事情了。
還有一些控制指令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奇蹟:如有的指令能夠降低某人或某物的分子活性,實際效果呈現為減緩衰老,延長壽命;有的則反其道而行,提升分子能量,增強人或物的能動效應,實際就是增強人體的能力,但代價就是加速衰老——有點兒像我沒進生存艙的後果;也有能夠用來占卜未來的控制指令,聽著挺邪乎,實際效果不明;還有能夠讀取記憶、控制夢境的指令,但都相當複雜,即使不用我刪除,AI也不會選擇這類長而複雜的指令傳到密涅瓦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