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蠟燭
“我會窮盡一生去守護她的笑顏。”
1239年2月底,冬去春來,早春喚醒了巴特勒城那和煦的微風、柔和的陽光,消融了冰雪、送走了寒冷——但卻無法溫暖人們的心。
備受人民愛戴的王妃,在前一年8月底的舞會上昏倒後,持續處於昏迷狀態,對於她的病情,斯普萊特王國內的所有醫生都是一籌莫展,最樂觀的診斷是隻能堅持3個月。得知診斷結果的艾伯特國王心如死灰,莉莉絲公主終日以淚洗面,到11月中旬的一天,王妃沒能敵過命運,在丈夫的懷中與世長辭,莉莉絲則不肯放下母親的手,直到哭暈過去。
民眾得知王妃去世的噩耗後,自發地暫停了一切慶典,整座巴特勒城陷入了沉寂,同一時間,人們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葬禮儀式在雪中舉行,簡樸至極,除了皇室成員,沒有想要叨擾旁人,但由於王妃平日裡行善積德,深受國民愛戴,整座巴特勒城都陷入了悲慟之中。
從母親昏倒那天開始,莉莉絲就一直在母親的房間中陪護,大部分時間她都會緊握母親的手,祈盼她從“睡夢”中醒過來,而自己一直沒有離開母親的房間,不論吃睡。莉莉絲身前的那部分床單,一直被她的淚水浸溼,兩個月下來,她明顯消瘦了很多。
悲痛充滿著整個房間,艾伯特國王和侍女們也都為莉莉絲感到擔憂——但我們知道,還有一個人比誰都擔憂公主。
可憐的風鈴,由於她的身份無法進入王妃的寢室,她只能在外面終日等待公主的訊息,等待她主動出來。兩個半月沒能相見,而最終的結果是場悲劇,王妃去世了,公主昏厥了……所有的快樂都枯竭了。
莉莉絲公主把自己反鎖在房間中,拒絕見任何人,包括和她最親近的風鈴。而另一邊,艾伯特國王卻無法表現出過多的悲傷,他繼續高效地處理政務,能陪伴女兒的時間幾乎沒有。侍女們除了送食物,和公主也麼有什麼交流,甚至她們也寄希望於風鈴,能把公主心靈中的傷痕治癒。而實際上,風鈴的內心也是冰涼的,王妃的離去也給她的內心造成難以平復的傷痛。好在,經歷過無數苦難的風鈴及時拾起了心靈的碎片,將已經破碎的心重新拼湊,讓已經乾癟的溫馨重新飽滿起來。她一直在尋找著機會慰藉公主,但公主不從房間中出來,她能做的只有等待。
直到2月底,當初春的第一縷微風吹過城堡時,公主終於能夠離開寢室了,她開始上課學習,開始運動健身,她用生活中所有忙碌的事情來沖淡內心中的痛苦,但她不和任何人交流——包括風鈴在內。莉莉絲的反常舉動讓她的朋友、侍女都倍感焦急,大家紛紛來求助風鈴想想辦法,讓公主能夠早日走出母親逝去的心理陰影。
“馬上就是公主12歲生日了,”風鈴從未忘記公主的生日,3月8日這個日子的意義永遠記在她的心中,“我會在她生日時為她獻上祝福,治癒她的傷痛。”
對於風鈴的話,眾人半信半疑,只能等待時間的驗證。
3月8日這天終於來到,與平時一樣,這一天散發著初春的溫暖;與平時一樣,公主又是在忙碌中度過了上午,完全沒有想要在這天過生日的跡象——或許她不想過,或許她忘記了。
天將午,城堡中的人們已是飢腸轆轆,在通往皇室餐廳的必經之路上,卻有很多公主的同伴聚集在這裡,他們準備給莉莉絲一個小小的驚喜。
大家圍著風鈴,七嘴八舌地提出建議,發表著自己的意見,但風鈴卻不為所動,默默練習著要默唸的咒語。
“真的可以嗎?”一個同伴問道。
“這個方法看來不錯。”另一個女伴說。
“風鈴,我們看好你!”一個侍女說道。
“噓——公主她們來了。”一名陪讀生小聲提醒大家。
莉莉絲公主和幾名貼身女僕正在匆忙趕往皇室餐廳,但在這裡的這些人很難不引起她們的注意,尤其是風鈴也在其中,莉莉絲公主等人停下腳步,向同伴們投來詫異的目光。
風鈴滿懷關切地看著莉莉絲已經瘦削蒼白的臉頰,失去母親的悲痛已將女孩兒折磨得異常痛苦,楚楚可憐。而現在,風鈴將用自己的方式讓莉莉絲重新打起精神,讓她重新綻放笑容。
“公主,今天是您的12歲生日,特以此充滿祝福的表演,獻給公主,祝您生日快樂。”風鈴邊說邊恭恭敬敬地行禮,周圍的同伴也都微笑著致意。莉莉絲的貼身女僕們也露出了笑容,她們很高興看到有人為慰藉公主的內心開始行動起來。
莉莉絲吃驚地看著眼前的一切,雖然她很瞭解風鈴,但對方用這種方法“攔下”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的。
風鈴鞠了一躬,開始默默低吟咒語——只見若干支五顏六色的蠟燭從風鈴的背後飄到她身前,大家也明白過來,風鈴施展的是移動物品的魔法,如同魔術一般,蠟燭開始在咒語的控制下,圍繞著風鈴和周圍的同伴,在半空中飄動、起伏,如翩翩飛舞的蝴蝶,靈動地擺動身體,好似和小夥伴們逗趣、嬉鬧。蠟燭有時排成一列,從大家面前依次經過,多彩的蠟燭恰似彩虹一般,劃出美麗的弧線;有時又緊湊密集地圍成一圈,旋轉著、晃動著,彷彿敲打著節奏、跳起優美的舞蹈;有時速度快得像歡悅的流水;有時運動得舒緩如搖曳的蘆葦……蠟燭,在風鈴施展魔法的控制下,有了生命,唱起了生命的靈動,奏出了炫麗的華彩。
一陣陣驚歎,從眾人口中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聲讚美,隨著蠟燭的飄動如音符般躍動;一股股感動之情,連綿不斷地湧入公主冰冷的內心……終於有人開始數蠟燭的數量了:“一、二、三、四……十一、十二!”
十二支,意料之內的數字,卻又讓人感到無比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