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伯堂,沒想到啊,你還挺識貨的嘛,對對對,這茶確實是龍行茶,如假包換。”
沈明說完,又十分刻意地把茶葉罐子擺正了一下,好讓那三個字可以清清楚楚地印在他面前。
“堂弟,什麼是龍行茶?”
四婆的兒子十分疑惑。
“這是華夏的一種很古老的名貴茶種,據說一克都要幾萬。”
“啊,這麼貴?”
“當然,這可是被人稱為茶中皇帝的,它之所以貴,有幾點原因。
真正高品質的龍行茶都生活在海拔500600米高山上,這裡可是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的。
不僅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而且常年雲霧繚繞,這就非常有利於茶樹生長了。
而龍行茶則是處在名優綠茶產區的最北端,平均氣溫不如南方高,每年冬天都會有不少茶樹凍死,加上高品質的龍行茶一般只在春季採摘,導致了好茶產量很小,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造成這種茶葉產量小的原因除了自然條件,還有采摘難、製作難、儲存難等難題。
據當地產農介紹,每年到了採茶期,採茶工很難招,當地的年輕人基本都在外地,必須要從鄰近的市請來採茶工,還要安排他們的食宿,還要培訓基本的採茶知識,人工成本年年增加。
事實上,龍行茶的茶期一般只有20多天,必須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採更多的茶,而且當天採的茶必須要當天炒好,採茶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工作。
相比起採摘的問題,高階茶麵臨的窘境更多的是製作工藝,龍行茶之所以好喝,不僅僅是產地,更重要的是製作工藝。
生活在這附近茶山下的居民,幾乎家家都會炒茶,但品質各不相同,好茶若無好的工藝,便是暴殄天物,是浪費。
而且高階的龍行茶會全部採用手工工藝炒制而成,這種傳統工藝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
老一輩的炒茶師傅漸漸老去,年輕一輩卻沒有人願意學習這種寶貴的技藝,能夠掌握真正手工炒制技藝的匠人越來越少,所以成品的龍行茶更顯得彌足珍貴。”
“不錯不錯,果然是見過世面的人,我是蠻佩服你的。對了,都別跟我我客氣啊,大口地喝就行了,我那還有一箱呢。
說句不客氣的話,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龍行查的一半產量,可能都在我手裡了,你們要是喜歡的話,儘管來我家喝就行了。”
沈明顯得十分大方,沈伯棠剛剛喝下一杯,又給他滿上一杯。
在華夏,待客之道可是有很多的講究,其中倒茶時,一般是不倒滿的,因為民間一般都有“酒滿留客,茶滿趕客”的說法,而沈明為了炫耀,此刻已經完全忘記了這個道理。
沈伯堂又是喝了半杯,然後卻是搖搖頭說道:“不可能,這根本就不可能,我知道了,你是用這真的罐子裝的假茶葉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