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都有天問。
這是這個時代的風格,劍,琴,玉君子必備的三物啊。
“真是有趣的儒家啊。”既然暫時沒有顏路的情報,夜無忌只好先把顏路放在一邊,轉而確切的研究儒家的情報了。
結合情報,加上夜無忌在儒家一年多的見聞,夜無忌不得不承認自己之前對待儒家有些偏見,畢竟兩千多年苦難歷史,絕大部分都是儒家所害。
儒家還真是一個奇葩的諸子百家,其內不只是分為七系,更是分為文武兩派,不,應該說是三派,文一派,武一派,還有文武雙休的一派。
加上性善論,性惡論的爭端。
當然還有一個更奇怪的事情,從這裡可以看出儒家自身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門派,包括孔子自身也是。
儒家崇尚禮儀,講究君臣之分,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儒家,這是儒家的禮。
可是儒家又同時具有教化萬民的信念,在儒家的心目中,讓所有的人都認字,是儒家的終極目標。
按照儒家的想法就是所有的都認字,都研究過禮,那麼就都知道自己所在的地位,整個天下就會成為儒家所形容的大同世界,不會在有戰爭,可是儒家也不想想,就算內部真的做到了這些,那麼外部的入侵呢,靠教化嗎,開玩笑。
而且儒家也不多想想,如果所有的人都有學問了,那麼又有多少人安於現狀呢,懂的越多,那麼想的就越多。
這根本是兩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可是儒家偏偏把他們聯絡在一起了。
*******,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雖然是後世說的,但是不得不說有他的道理,懂得多,就會思考其中的厲害關係,反而很少出現匹夫一怒的情況。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矛盾,所以儒家的七系,就有人認為應該教化萬民,同樣有人認為讀書這種高尚的事情,怎麼能讓那些卑賤的人來做。
對,就是卑賤,在儒家的心中,做百工的人都是小人,如同儒家的大門一樣,小人走小門。
像庖丁就是此類人,當然儒家的解釋不是這樣的。
“董家。”夜無忌重點看了下情報中提到的儒家七系之一的董系,所謂的儒家七系,不過就是儒家七大世家而已,孟,荀,董等。
董家在儒家七系不算太出名,也不算太落後,只是中流,夜無忌之所以關注董家,是因為董家在大秦帝國一統天下的時候,給嬴政上了一封秘密奏摺。
其中的內容,就是獨尊儒術,罷黜百家,裡面詳細的羅列了獨尊儒術的好處,不得不說,這是一封很能打動一般帝王心的奏摺。
後世的漢武帝,肯定是被這樣的奏摺打動了,才有了獨尊儒術,罷黜百家。
不過嬴政不是普通的皇帝,還是千古第一帝,更何況還有李斯這個法家的代表在,李斯也承認董家的奏摺對於大秦帝國有好處,而且是很大的好處。
但是李斯是什麼人,法家的代表,如果推行的董家的政策,那麼置法家於何地,而且獨尊儒術的弊端,也非常的明顯。
別說漢武帝看不出問題,但是這個很對帝王的心思啊,所以就算是漢武帝看出問題了,最後還是實行了。
但是嬴政不一樣,他可不是區區一個漢武帝可以比擬的,漢武帝雖然很多人認為他很厲害,在他的指揮下霍去病封狼居胥。
這是大漢對匈奴的首次大勝,霍去病更是以此被稱為民族英雄,雖然霍去病的確令人佩服,但是相比蒙恬,霍去病還是差了不少。
但是後世歷史學家還說這是中原對塞外的第一次大勝,是歷史性的時刻。
真是奇怪,這些歷史學家難得看不到,蒙恬打的匈奴抱頭而逃嗎,在匈奴與大秦的對戰當中,匈奴更是一次都沒有勝過,這樣的戰績,竟然沒有人承認。
相反之後的大漢被匈奴打的,劉邦自己都差點在白登之圍被匈奴幹掉。
這樣的漢武帝,如何能夠和嬴政相提並論。
所以漢武帝能夠去做獨尊儒術這件事,嬴政卻不屑於去做。
“董仲舒。”夜無忌意外的在董家的嫡系人員中看到這個名字,這一刻夜無忌的眼中產生一股強烈的殺氣,於此同時他手中記載董家情報的紙張,一瞬間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