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像是傳說之中的異族一樣,一個個的弓馬嫻熟,也不知道這無邊荒漠之中是哪裡來的那些戰馬和異獸,讓他們往來如風,將車遲的邊境打的如同篩子一樣,四處漏風。
而這個時候,車遲朝廷派已經快要下不來床的車騎將軍皇甫儁再次領兵,然後這個時候,車騎將軍皇甫儁也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老部將孫文臺招了過去,想要和自己的這個老麾下再次合作於戰場之上。
當時當時的孫文臺突然出現了重病,並沒有胡言亂語的找藉口,而是真的下不來床了,這場突如其來的重病讓孫文臺的猛虎之名都受到了侮辱。
而這個時候,年近十四的孫策和他的發小周公瑾直接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帶著他父親麾下的四老將以及些許家中的私兵就這麼出現在了車騎將軍皇甫儁的軍帳之中,說是代父從軍!
十四歲的娃娃能夠幹什麼,所有人都覺得這件事有些荒唐的時候,孫策這個十四歲的娃娃告訴了他們,他們的想法到底有多麼的荒唐。
車騎將軍皇甫儁直接率領著大部隊來到了西城附近,並且將那時候的邊境守將董仲穎給招了過來。
但是當初的董仲穎卻是已經成了氣候,所以對那我車騎將軍皇甫儁頗為不尊敬,面對召喚,拖延時間,過了好半天才來,而這位車騎將軍在去責備他的時候,他應對這種責備之時,出言不遜。
當時,孫策正好在座,見此情形,便走到車騎將軍皇甫儁旁邊,跟車騎將軍皇甫儁耳語說:“董仲穎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應當以不按時應召前來之罪,按軍法殺掉他。”
而這位車騎將軍卻是覺得董仲穎在這一代的威望很高,若是殺了他,恐怕對於今後的戰事非常的不利,最重要的是,這位車騎將軍也覺得孫策的年紀太小了。
對此孫策仍然沒有放棄勸諫,而是繼續說下去。
“您親領皇家軍隊,威震天下,還依賴什麼董仲穎?看董仲穎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是第一條罪狀。沙盜、賊匪胡作非為已一年多,應當及時進討,而董仲穎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第二條罪狀。
董仲穎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條罪狀。
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現在您對董仲穎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
孫策都已經說道這份兒上了,那位車騎將軍皇甫儁仍然不忍心執行軍法,於是就說:“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仲穎會懷疑你。”
當年的十一月,車騎將軍皇甫儁破荒漠之沙盜於西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孫策親自帶著麾下計程車卒衝鋒陷陣,不但率先發動了攻擊,甚至還一直衝殺到了第一線,作為鋒利的矛頭一樣,將對方的陣勢直接劈開了。
這一幕頓時讓所有人都看到了當初那位孫家猛虎的影子,甚至於孫策小小的年紀, 我的勇武已經一丁點都不比他的那個父親差上分毫了。
甚至於在大戰最開始的時候,對方的沙盜裡有人耀武揚威,仗著自己的勇武不斷的呵斥罵陣,車騎將軍皇甫儁麾下當時出陣數員大將都無濟於事被他斬落馬下。
就在這士氣低垂之下的時候,孫策直接挺槍出戰,只用了不到二十招就將他一把擒在了手中,這裡還沒有結束,當孫策生擒敵將的時候,對方出陣數人想要將人搶回來。
孫策再次單手持槍,另一隻手夾著那生擒之人,就這般和對方大戰,用了一炷香的時間,單手連殺四人,重創一人,當那被重創之人回到自己陣營之時,已經沒有了聲息,而孫策還沒有回到了自己的大軍之中,就發現那個被自己生擒的傢伙就這麼被自己夾死了。
這一下子,他的勇猛之名算是確定下來了,之後的親冒矢石,衝陣在最前面,帶著車騎將軍皇甫儁麾下的大軍直接將眾人頭痛不已的沙盜大軍給幾乎覆滅了。
只不過這一場大戰,卻是有一個不完整的結局。
因為車騎將軍想要一戰成功,所以派遣蕩寇將軍周慎追擊這群沙盜,但是最後卻是因為孤軍深入,直接被他們給反敗為勝,然後將這個蕩寇將軍周慎給包圍了!
無奈之下,車騎將軍麾下的大軍剛剛經歷了大戰,已經無力再戰了,所以無奈之下,車騎將軍再次將那位董仲穎給請了出來。
但是他們兩個人都沒有得到勝利不說,還都被那些殘存的沙盜給打回來了,而且周慎幾乎全軍覆沒,但是董仲穎卻是以全軍還。但好多人聽說孫策指陳董仲穎三條罪狀,勸車騎將軍誅殺董仲穎。
但是當初的董仲穎已經完全成了勢不說,而沙盜沒有全部被覆滅,也說明董仲穎的養寇自重已經生效了,這個時候,長途跋涉的車騎將軍終於還是沒有堅持住,直接病故於軍中,眾人都為之嘆息。
車騎將軍皇甫儁的病故並沒有阻止的了孫策的崛起,有了無邊荒漠邊境這一戰的孫策,他的名聲再傳出來的同時,他的能力也慢慢的開始展現了出來。
他選擇了和他父親一樣的道路,前往邊疆和滄瀾大戰!
不過他和他父親不通的是,他父親當初是為了防守,而他這次,則是進攻。
孫策當年與家人被自己的父親留在了九江居住,這段日子之中,他本身就在九江城有了不小的名聲,他的發小周公瑾就是那個時候認識的。
而這次他再次故地重遊,不單單得到了修整和友情,他的隊伍也得到了擴充。
後將軍路公是當初孫策的主將,同時也是孫策崛起的奠基之石,因為西城之戰,路公麾下的眾多大將也是聽說過他孫策的名頭,橋蕤、張勳等都傾心敬重孫策。就連路公都時常嘆息的說道:“如果我路公有孫郎這樣的兒子,死也可瞑目無憾了。”
孫策和他父親一樣平易近人,同時也是一個豪傑的性子,但是他在治軍之上,卻是十分的嚴厲。
孫策部下有一騎兵,犯罪後為逃避責罰,逃進了路公的軍營之中,還躲藏到馬棚裡面。
孫策派人追捕,直衝路公的大營,沒有絲毫的顧忌,最後成功的將罪犯搜出,就地斬首。事情結束後,孫策又前往路公處賠禮請罪。
路公對此也沒有在意,只是暗衛說:“兵士叛變,理當懲處,有什麼可請罪的呢?”從此軍中更加敬畏孫策。
不過路公為人卻是有些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他曾許諾讓孫策任九江城主,過後卻改用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此職。
孫策對此很失望。後來,袁術準備攻打滄瀾,為此像廬江城不遠處的飛雲寨陸康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路公大怒。
孫策以前在九江之時曾去拜訪過這個陸康,或者說是偷著去遊歷,陸康看不起孫策,只讓自己的手下接待,自己不出來相見,依仗著自己乃是中立之人,頗為傲慢。
為此,孫策也對陸康懷恨在心,路公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並且允諾說:“之前我錯用陳紀,經常後悔自己用錯人了。如果這次你能抓獲陸康,廬江城就真正屬於你所有了。”孫策奉命出擊,拿下了廬江城飛雲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