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宣帝已應接不暇,一時並無支援,金陵城皇宮之中,張萬坤此時以符陣掩飾,一個人悄悄進入了中宮勤政殿中。
儒家入主金陵,卻只理朝政,對宮廷之事絲毫不理,雖也保護宣帝安危,卻並未注意到張萬坤。
此時張萬坤小心走到大殿之上條案之前,雙手有些興奮的拿起了璽盒,入眼果然是一塊缺了一角的金鑲玉。
張萬坤手握王璽,小心的感應了一番,隨即激動萬分,小心的自懷中取出了一個外形一樣的玉璽。
以偷樑換柱之法,盜走了玉璽,南陳皇宮之上的龍脈氣運隱隱都震動了一下,皇宮深處儒家歸元境的老祖彷彿隱隱有所感應。
但其並未合道,又走的不是道門之路,只當如今內憂外患,南陳有些風雨飄搖,終究沒有多想。
話說天下南北朝分立多年,昔日五胡亂華,漢族皇室以正統自居,被迫南遷,其中便帶走了這傳國玉璽——和氏璧。
南朝雖朝代更迭,但此帝王印信始終相傳。張萬坤身為北天師道符陣傳人,其傳承之中隱隱有所猜測。
經北天師道百年努力,方才打探出其下落,今日果為張萬坤所得。
待宣帝發現玉璽遺失時,張萬坤已離開金陵數日,而且儒門迂腐只認正統,宣帝無奈之下只得隱瞞下了玉璽丟失一事。
公元581年四月,楊林修整三軍,點齊兵馬離開滁州城向江都逼近。
城牆之上宇文浩當前而立,開口道:“此城如今已被我廣陵攻陷,楊將軍為何無故興兵而來?”
宇文浩的言語暗藏玄機,前番楊堅親封宇文盛為許國公,如今按宇文浩之言,其奉父親之命攻下揚州,本是順應楊堅,若楊林此番討罰難免讓天下門閥寒心。
聽聞宇文浩的言語,楊林氣惱,隨即壓下火氣緩緩開口道:“即如些還請浩將軍開啟城門,與我一同兵指金陵,屆時攻下南陳,本帥必為將軍請頭功。”
楊林不愧為楊堅重用,此時居然能壓下火氣,以巧言機辯道。
聽聞楊林回答,宇文浩心頭訝異,再次開口道:“如今只有廣陵,哪有揚州,此番元帥若想借道,還須我父親應允。”
“少拿宇文盛來壓我,如今我掌天下兵馬,數十萬大軍,滅其也只在彈指之間,小兒莫自尋死路。”楊林在城下喝斥道。
“元帥既出此言,不知可敢與我這黃口小兒較量一番行軍佈陣?”
“我堂堂天下兵馬元帥凱能懼你,明日我麾下出兵五千,在這江都城外一決高低。”楊林當即應允了下來。
當天宇文浩點了青龍、白虎五千大軍;只待明日城外一較高低。
第二天楊林果然沒有食言,只帶來了五千大軍,領頭之人手持偃月刀,宇文浩坐於城牆之上,向下瞧去正是長安城外追殺自己的領頭之人。
宇文浩見此起身喝道:“那廝乃當日於長安城外襲殺我兄弟二人的領頭之人,如今居然成了領兵將領,今日還請元帥給我一個交待。”
聽到宇文浩的言語,楊林一陣頭疼,天下皆知楊堅欲除宇文盛而後快,可宇文盛並無謀反之嫌且實力雄厚,如今初登大寶為穩天下民心,楊堅也不好拿捏。
當即否認道:“此人乃我麾下參將名叫趙玉,多年來從未出過軍營,更何談襲殺過你,想來浩將軍是認錯人了。”
宇文浩也未再抓住不放,前番出言也只是為提醒諸葛弘小心。
當日自己曾與身邊眾人談及,受伏時此人已近半步歸元,如今只怕不是那麼好相與的。
果然下方諸葛弘面容一肅,緊了緊手中的開山戟,雙目中隱隱閃過興奮。
趙玉橫刀立馬,與諸葛弘對面而立,彷彿仇人相見,二人也未言語,縱馬急行向場中殺去。
趙玉手中偃月刀虎虎生風,諸葛弘手中開山乾寒光熠熠,二人相遇,趙玉還是當初那招立劈華山。
諸葛弘並未正面抵擋,而是長乾斜揮,欲打偏下落的偃月刀,趙玉見狀,長刀橫拍,撞在開山戟之上,諸葛弘虎口微麻,終究接了下來。
趙玉見狀點了點頭開口道:“你這般年紀能接我兩招,很是不錯,你已經有了報上名來的姿格。”
看到眼前囂張的趙玉,諸葛弘並未接話,而是雙腿一夾,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衝去。
看到飛馳而來的諸葛弘,趙玉眼中一冷,手中偃月刀一招橫掃千軍,月牙形刀氣飛出,向諸葛弘斬去。
正行進間的諸葛弘,猛然腳蹬馬鞍,整個人飛身而起,刀氣過處下方坐騎已然身首異處。
見狀楊林大軍歡呼不已,諸葛弘身在半空,明顯落於下風,只見其身後青龍白虎軍團眾兵士齊聲喊道:“必勝!”。
一時間江陵城外彷彿騰起了一陣虎嘯龍吟之聲,身在半空的諸葛弘好似被一股偉力加持,身在半空手中長戟直指趙玉,凌空攻擊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