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周軍隊回防拱衛長安之後,天下各大勢力無不時刻關注於此,公元581年二月,沉寂了半年的長安傳出了震動天下的訊息——宇文贇詔告天下將帝位禪讓於大丞相楊堅。
楊堅登臨帝位,正式改國號為“隋”,自稱“文帝”要以文治天下。當日訊息以八百里快馬加急,五日內通令全國,州、府以上官員,千夫長以上將軍一月之內皆至長安朝見。
訊息傳至廣陵,宇文盛大發發雷霆,大罵楊堅豎子反賊,但如今木已成舟,想到宇文浩半年前所言,欲保全廣陵三州唯有按其所言。
一月後泰和殿內外,群臣山呼萬歲,楊堅為彰顯其以文治天下的決心,尊行道教,立北天師道為國教,同時將兵馬帥印虎符交給了楊林,朝堂之上命群臣席地而坐,無需行跪拜之禮。
其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楊堅當眾冊封宇文盛為許國公,仍統率三州之地,不須歲歲來朝。
楊堅所為讓眾臣無不心服,一時間有天下歸心之勢。
天下諸侯不由將目光齊齊看向了廣陵,宇文盛雖然憤怒,對楊豎登基並未置評,只是訊息傳來之日宇文大軍突然出兵。 天下諸侯無不震驚。
宇文盛大軍,旗幟上書“弘”字,出了廣陵浩浩蕩蕩向東而去,天下群雄無不疑惑,懷疑宇文盛此舉是為了暫避楊堅鋒芒。
話說廣陵所出大軍領軍將領正是諸葛弘,大軍人數正是一萬人,其中骨幹俱是南天師道子弟。
廣陵無故出兵,雖不是長安方向,但值此楊堅登基之時也引起了不少風雲,大家紛紛猜測不已。
宇文盛威名大外,如今更是被楊堅冊封為國公,其並未出聲謀反,訊息尚未傳至長安,楊堅並未知情,是以廣陵大軍一路暢通無阻,並遠阻攔,眼見快進入淮南。
其中不乏有投機者,想借廣陵大軍立威,以表功於楊堅得到其賞識。這日廣陵大軍還未進入淮南地界,行至阜陽地界。
阜陽城門緊閉,諸葛弘讓人前去喊話,言稱只是借道,大軍所過定秋毫無犯,多年來宇文盛積下的聲望名傳天下,先前俱是如此一路過處卻也風平浪靜。
只是今日先鋒官喊完話後,阜陽城內毫無動靜,不一會城牆上突然站滿了士兵,手持弓箭指向了下方諸葛弘大軍。
面對城牆上強弓利弩,諸葛弘毫無畏懼,上前朗聲道:“在下上柱國將軍麾下勇威將軍諸葛弘,路經於此還請將軍行個方便,在下不勝感激。”
“如今我皇新登大寶,沒有軍令爾等擅動刀兵,還是乖乖自縛己身,隨我去長安面聖請罪。”城牆之上說話之人正是阜陽士族張家之人,名叫張雲。
聽聞牆上之人答話,諸葛弘緩緩轉身,策馬而回,邊走邊道:“還請將軍守好城池,半個時辰後我大軍攻城。”
臺上張雲聽到諸葛弘的言語,發出一聲冷笑,阜陽兩萬大軍,俱皆上了城牆,張雲甚至開始想著擒拿諸葛弘進京領賞的情景。
諸葛弘回營後,大軍分四方而立,整齊劃一,這一萬大軍本是廣陵精兵中的精兵縱使面對鐵甲軍亦有勝算,加之有南天師道精英弟子與宇文浩所傳陣法,雖從未征戰,但已初顯崢嶸。
半個時辰未至,城上張雲突然下令弓箭手射殺諸葛弘大軍,面對突如其來的進攻,諸葛弘大軍毫不慌敵。
只見每個方陣前排兵士手持精鐵盾牌抵擋箭雨,偶有漏網之魚,方陣之中居然有小將能把飛來的箭矢挑落。
第一波攻勢無果,牆上張雲大笑的嘴臉一凝,諸葛弘彷彿渾然未見,單手一揮一陣方陣突然向前衝殺而去正是朱雀部眾,只見那方陣中有數十人俱是已通武脈的武者,手中長繩擲出,抓住城牆,居然要借繩索攀牆而上。
城牆之上張雲下令兵士斬斷繩索,可利刃之下繩索居然斬之不斷,細一瞧去,鐵索之中居然有鋼絲編於其內。
這一耽擱,眾人已攀到一半,牆上扔下巨石,那攀牆之人居然可借繩索在牆上行走,射下的箭矢居然有人能徒手接住或挑落,阜陽兵士一時有些亂了陣腳。
下方衝殺而至的眾人手臂上居然綁有一把小弩,突然對準城上射去,阜陽大軍一時慘叫連連,二十餘名攀牆之人借勢上了城牆。
城下眾人彷彿演練了無數次,丈餘高的城牆幾下便攀援而上,城牆地勢有限,張雲大軍一時居然攻之不下,慢慢被諸葛弘大軍撕開了一道缺口。
諸葛弘彷彿早有預料,手中令旗一揮,身後另一方陣衝出,其中兩個隊伍,數百人居然抬著兩條成人小腿粗細十餘米長的鐵柱一馬當先,向城門奔去。
城上張雲一驚,忙下令兵士向城門處投下巨石,一來傷人,二來阻路,同時命人取來盾牌,以防諸葛弘大軍見到張雲做法,奔跑計程車兵毫不在意。
後面方陣之中二千人突然分成數個隊伍,面對下落的巨石,小隊人馬彷彿己有演練,一齊出手,手中盾牌居然將巨石撞偏。
後方諸葛弘親率白虎軍團出擊,做為唯一一支掌握陣這一神秘力量的大軍,方陣奔襲間居然隱隱有虎嘯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