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的製造還算順利,六萬唐軍一起動手,一天數百架的器械成型。雖然歪瓜裂棗一般不太好看,但這種東西本來就是臨時所用,倒也不在乎賣相。利用準備攻城器械的空隙時間,李光弼親自去長安周邊進行了一次實地的偵察。
這不是李光弼第一次偵察在叛軍盤踞下的長安城防,幾個月前,李光弼和郭子儀在被王源的兵馬救出豐州抵達蒲州神策軍軍營之中後,李光弼便曾經親自去長安檢視叛軍城防。所以李光弼才會對攻長安如此的慎重,便是因為當時看到了長安城在叛軍的經營下城防堅固,難以攻破。然而,這一次偵察之後,李光弼更是驚的目瞪口呆。幾個月的時間過去,長安城的城防已經比數月前更為堅固。城牆高了數尺,城牆上的箭塔多了不計其數。護城河也拓寬了幾丈。城外開闊地上遍佈密密麻麻肉眼可見的陷馬坑和陷阱。整座長安城像是一座怪獸一般被武裝到了牙齒。
李光弼心都涼了,要想攻下長安,恐怕是件極為艱難的事情了。憑著這十萬回紇兵馬以及六萬戰力孱弱的唐軍,恐怕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怪以王源百戰百勝的能力也不敢輕易進攻長安,怕也是擔心一世英名毀於此處吧。
偵察了城防之後,憂心忡忡的李光弼立刻回到蒲州,當晚,李光弼在李瑁的寢處覲見李瑁,將長安城的情形一五一十的稟報給李瑁聽。閃亮的巨燭之下,李瑁身著華衣神清氣爽的坐在軟榻上,聽著李光弼描述長安城的城防狀況。越是聽李光弼的敘述,李瑁臉上的表情便越是凝重,他從李光弼的語氣中聽到了一絲膽怯之意。
“李光弼,你跟朕說這些作甚?現在大軍已經箭在弦上,你卻跟朕說長安固若金湯,難以攻克。難道說你要建議朕放棄攻長安之舉不成?”李瑁終於忍不住皺眉打斷李光弼的滔滔不絕。
李光弼忙道:“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臣只是將真實的情形奏於陛下知曉。此次攻長安怕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堅固的城防加上城中史思明的十幾萬叛軍兵馬,這次攻城怕是一場苦戰。臣只是想跟陛下探究一番,若付出巨大的傷亡,攻長安還是否值得?”
李瑁怫然道:“現在這個時候你卻打退堂鼓?就算長安城是鐵澆銅鑄的,這一次也一定要收復京城。你該知道收復長安意味著什麼,不但可以大振朕的威名,而且可以讓天下臣民就此對朕歸心。朕之所以要借兵,之所以要趕在王源明春攻城之前拿下長安,便是因為其重要之處。你難道不明白麼?”
李光弼忙道:“陛下息怒,臣當然明白,臣可沒說退兵,臣只是希望能有更好的策略罷了。”
“有何策略?你倒是說來聽聽。”李瑁沉聲問道。
李光弼道:“臣在想,如果攻城消耗我大量兵馬,豈非讓王源坐收漁翁之利。咱們的兵馬死的太多,那不是件好事。不如陛下下旨,命王源的神策軍協助攻城,令其為攻城先鋒,這樣既可攻下城池,又可避免我大軍死傷過大。”
李瑁皺眉道:“你難道覺得王源會同意出兵幫朕攻下長安麼?”
李光弼道:“臣覺得可以一試。陛下旨意他若違背,便是他王源之過。他同意便罷,若是不同意的話,將來他便多了個罪名。天下人便知道他的狼子野心。”
李瑁想了想搖頭道:“不成。朕若是下旨,王源若不遵旨,這對朕的威望將是一大打擊。朕不想碰這個運氣,因為朕剛剛登基,還不想立足未穩便被天下人輕視。你忘了麼?父皇曾經給了王源以軍務自專之權,他若不出兵卻是有理有節。除非朕下旨奪了他平叛大元帥之職,並去了他軍務自專之權。否則他不出兵便無理由指謫於他。但那麼做的話,豈非是立刻招致他的不滿。朕還不想立足未穩便和他翻臉,你覺得那對朕有益麼?”
李光弼捻鬚不語,不得不承認,李瑁的話是有道理的。之前是自己建議李瑁不要搞大動作和王源鬧翻,先穩定局勢。故而才有宣往成都的一切照舊撫慰聖旨。而現在如果再來一次相反的建議,怕是連李瑁都會認為自己出爾反爾,對自己產生不快。
“不能讓王源出兵幫我,此事不容他染指。即便他同意出兵攻城,那也絕對不成。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王源出兵協助奪下長安,他的神策軍若是搶先控制長安的話,朕還進不進長安?朕不回長安,豈非是白白給王源得了長安。朕若進長安的話,豈非是又將入他控制之中?李光弼,想過這個可能沒有?”李瑁繼續道。
李光弼一愣,驚出了一身冷汗。這一點李光弼倒是給忘了。本來借兵攻長安便有著出其不意搶在王源之前控制長安的意圖,若是引狼入室,讓王源控制了長安的話,那豈非白忙活了一場。看來是因為看到長安的城防實在是太堅固了,自己實在沒有把握攻下,自己實在過於憂心忡忡,都有些犯糊塗了。
“陛下說的是,是臣考慮不周,臣的錯,請陛下恕罪。”李光弼忙道。
“那也言重了,朕只希望你能夠考慮周祥些。朕倚仗於你,你也要替朕小心的謀劃,不要出昏招。朕還是相信你的,你也是為大局著想,畢竟攻長安若損失大量兵馬,也是不妥的。但我希望你不要因為此事而畏手畏腳。我已經派人去了東南,向崔氏鄭氏王氏等大家族宣旨。他們避居東南,這麼多年來過得安逸自在,賺的盆滿缽滿。如今我李氏遭遇危機,他們豈能逍遙自在?我李氏倒了,他們也完了。光光送些錢糧就夠了麼?那也太便宜他們了。”李瑁沉聲道。
“陛下已經派人去東南宣旨了?聖意是想要崔氏等人做些什麼?”李光弼驚訝道。
“還能是什麼?除了要錢要糧,朕還要他們立刻招募聚集一隻大軍北上。朕已經任命崔道遠為江南道巡察使兼杭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命他即刻組織招募兵馬北上參與平叛。這幫老傢伙們隔岸觀火,朕豈能容他們逍遙。”李瑁冷聲道。
李光弼皺眉道:“陛下,為何事前不跟臣商量一下。東南大族可是一向被禁止擔任要職,更何況是給予招募兵馬領軍之權?”
李瑁擺手道:“這事兒你別管了,這是朕自己的決定。”
李光弼咂嘴道:“臣不是要管這件事,臣也覺得現在該是讓這些人出力的時候了。不過既要拉攏他們出力,光是授予官職以朝廷之命壓迫是不成的。還需給予以懷柔示好之策。”
“怎麼說?”李瑁皺眉道。
李光弼思索片刻,沉聲道:“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陛下再派人宣旨江南崔氏,告訴他們陛下要同他們聯姻。讓幾大豪族選出適齡女子入宮,陛下冊封她們為妃。這正是幾大豪族一直夢寐以求之事。既然聯姻,陛下的事情他們便要盡心盡力了,因為已經是一家人了。或者陛下再給他們些甜頭,准許平叛安定之後他們北遷入朝,擔任朝廷要職,那便更有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