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次不知道是不是昌王可以的主導而形成的三方會談,卻是以各種談天說地而結束,但任誰都知道,他們這三方也算是徹底撕開了最後的遮羞布。
三大勢力一同擺在明面上來博弈。
天時地利夏嵇獨佔,人和在上將軍蘇倫這邊,唯有夏淵有些火中取粟的感覺。
蘇倫在這一天之後,終於能正式就任總督之位,這是他上任以來第一次名正言順的落座於金陵府衙大堂。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蘇倫也把屬於他那從未燃起來的三把火燒了起來,直接宣佈開始徹查一些陳年舊案,尤其是林陽被人從金陵大牢之中劫走的事那件案子被擺上了首位。
其次,便是龐譽帶兵追殺押運隊,致使押運隊幾乎全軍覆沒的事情,這件事關乎著是否能坐實龐譽的罪名的關鍵。
第三,他開始大刀闊斧的整頓軍隊和稅收,這一點無疑是在直接動夏嵇等人的根基,但這一切因為有上將軍在保駕護航,就算是夏嵇都沒可能阻攔。
這是天下大勢,蘇倫決定完全接手江蘇政務,這是他走上這個位置必然要做的事情。
上將軍對於大夏才是真正的擎天之柱,儘管大夏有那麼多的公爵,可真正撐著整個大夏穩定的,卻是這一頭花白,似乎連睫毛都要變白的老人。
上將軍的威望是整個大夏除了皇帝之外最高的,甚至於某些地方甚至要高過皇帝,但整個大夏的人都知道,這位老人絕對不會出現功高蓋主而鳥盡弓藏的地步。
整個大夏誰都可以叛變,唯有這位老帥,是整個國家最堅韌的那一棵樹。
如今的軍方有些似乎看起來有些青黃不接,這也是為何這位垂垂老矣的老人,依舊堅持這不讓自己的死去的原因。
曾經,他一度想要將龐譽培養出來,成為大夏的另一位護國戰神,接自己的班,但任他說破嘴皮子,龐譽都沒有任何的在意,似乎對於上將軍的旁敲側擊毫無作用。
誰知道,上將軍將這麼一名帥才親手毀掉的那種感覺是何等的讓人感覺無比難受。
這位老人的一生都在為這個國家奔波勞累,選賢舉能,讓不少的人在軍隊這一方淨土之中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培養出了一批實力超強且很過硬的年輕一輩的大將。
但這麼多年,尤其是內亂的那一段時間,上將軍都分身乏術死死地將胡人的軍隊釘在邊境線上,沒來得及及培養出一個帥才。
而龐譽的出現,讓這位老人一度看到了希望,但最後眼睜睜看著自己認為的希望,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時候,他的心中的何等痛心。
龐譽能安然離開北方的主要原因,是上將軍在背後力保他。
但他離開北方的主要因素,也是因為上將軍寫給皇帝的一份搪報之中。
其中他稍微弱弱的吐槽了幾句龐譽的事情,而這也就導致了龐譽直接被一紙調令調離了前線的最主要的因素。
若非是安國公夏嵇帶著一眾世家門閥的老不死的,齊齊給龐譽作保,否則他也沒辦法安安穩穩的來到這江蘇。
而原本,上將軍給龐譽一線生機的原因是,希望龐譽有朝一日能看清局面,這樣和平的國家需要他守護,但龐譽的做法卻是讓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徹徹底底的失望了。
國家可有許許多多的將才,這些人能在衝鋒陷陣之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但卻不是主導戰爭走向的唯一因素。
這個戰爭倒向那邊,唯有帥才才有資格決定。
龐譽是有可能成為他和韓鐵戟一樣的存在,只要他護衛這泱泱大夏不滅,整個大夏絕對會把他當成戰神來敬重,但龐譽助紂為虐的行為,卻是徹底將其葬送了。
而原本上將軍還以為,他到死之前再也無法找到一個合格的能頂替龐譽的接班人的時候,林陽好巧不巧的就主動走入了他的視線之中。
在對陣蒲甘王朝的戰爭之中,林陽的各種打仗的方式居功甚偉,讓這位老人看到了護衛大夏的希望。
尤其是林陽那一顆拳拳愛國心,讓他在上將軍心中的地位更是拔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