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君侯——!”璟倉連忙驚喜道:“可否請求齊國發兵援救?”
此話一出頓時讓愁眉苦臉的百官群臣盡皆眉目一挺。
是啊,前不久衛齊兩國不是才簽訂盟約的?現在還在火熱進行契約、戶籍的轉交,齊國的公主也還沒來,如今衛國有難,齊國發兵馳援正是送給衛國的陪家之禮啊,昔日蘇秦可是在大雅之堂昭昭之言,論齊魯美譽。
眾人都以為衛國破局之策在齊國,衛崢卻對此保持淡漠之色,只見他嗤笑一聲而說道:“齊國不會出兵!所謂齊魯美譽,說說即可,當不得真。”
“不會出兵?”璟倉一愣。
“齊國盟我,其意圖實乃經略秦國爾。”衛崢直切要害的說道:“齊國是要找一個小弟守在家門口守護西境,而不是要一小霸在家門口成為齊國之患。而今如此,我衛國可輕而易舉兵數萬,諸卿以為此時齊國會怎麼想我衛國?”
如此一說,璟倉啞口無言,衛崢失笑道:“齊國怕是也開始對我愈加戒備了啊,何況齊國內政不穩,亦且不宜出兵,即便要出兵救我也必然會等我庫府盡耗、國力耗盡,兵將廝殺殆盡之際,於苟延殘喘之時才會出手。別忘了當年齊國圍魏救韓國,齊國都做了什麼!”
當年韓國申不害變法十五年,練兵十萬精銳,魏國驚恐韓國繼續做大,於是魏攻韓國而欲弱其國,龐涓親率魏武卒精銳兵臨韓都新鄭,韓國操練的新軍和十多年積蓄的國力全部拼的一乾二淨之際,齊國才發兵馳援。不但讓韓國從此一蹶不振,連帶著於馬陵道之地的一場大戰把龐涓斬落馬下,魏國精銳之武卒全部折戟於此,魏國也從此一蹶不振。
一下子弱了三晉中的韓魏兩國,至此齊國於中原一家獨大。
有這樣歷史前科的齊國,衛崢怎麼會期盼他會在此刻關鍵時期出兵馳援?其勢必會效仿當年的戲碼,等衛國撐不住了才會出手。
衛崢已然想的明白透徹,當下要破宋國犯境的危局,還是要靠自己,餘下皆靠不住。
“河東一郡守軍幾何?”衛崢忽然問道。
“濮陽駐軍帶甲四千,河東一郡傾盡全力可舉兵兩萬,倉促之際可聚兵整軍一萬上下。”
“朝歌帶甲兵士幾何?”衛崢第二問。
“帶甲兵士五千上下,我鬥士營帳下精銳本有一萬,白將軍帶走七千,三千精銳留於朝歌,河西一郡傾盡全力可聚兵四萬,倉促之際可聚兵整軍一萬五千之眾。”
“宋國只給我五日時間,來不及,只能倉促帶甲兩萬五上下……”大殿之中的群臣盡皆一語不發地望向殿前來回踱步而自言自語的衛崢。
“兩萬五千……何以勝敵宋十萬眾?”衛崢又說道,似是自問又似對群臣詢問。
片刻,群臣看踱步而走的衛崢戛然止步,陡然轉身面向群臣:“本侯詔,白起陣前大軍如期推進,不得有誤!另,右丞相劇辛總攬國政,即刻起速整朝歌大軍,本侯不日隨大軍東進迎敵親征,不得有誤。”
“君侯要親征?”劇辛大睜眼目而道。
“我衛國目下之統兵帥才只有白起一人,而今於西境統戰,東境迎敵之統帥惟我無出其右爾。”衛崢環視群臣,百官面容浮現凝重之色顯然對此次衛國面臨的危機無比擔憂。
“諸卿無需多慮,我已有迎敵奇策。上大夫(璟倉)務必確保西境一線大軍糧草輜重供應,不能再後勤拖白起的後腿,朝議之後即可趕至平陽;右丞相總領國政,坐鎮朝歌;東境大軍後勤自有郡守姜牧配合我,諸位各司其職,各盡職守,當此時刻需同心同德方能共赴國難爾——!”
又補充道:“本侯雖為一國之主,可別忘了我乃師承鬼谷門,善兵謀略更甚治國,統軍作戰之能更甚領一國。”
衛崢處事而臨危不亂,更排程有方,璟倉等群臣的憂慮之心終於有所退卻。
“衛國無憂——!”
最後只此一句,不容置疑的語氣更讓群臣信心莫名大增。
衛崢轉身便離廷前大殿而去,群臣當即同拜而齊聲道:“臣等謹遵君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