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若是從這些間隙衝撞過去,那這最前排的盾牌兵就會如同絕了堤的千里大壩一樣瞬間垮塌。
其實這也不能怪盛庸,盛庸也明白軍陣的不足,其實這完全就是士兵的鍋,跟他這個將軍一點關係沒有,因為這些兵大多都是朝廷收攏潰卒然後再送出來的。
那些潰卒本身面對北軍就有一種畏懼心理,再加上朝廷的兵馬一直練的也不太精,不太強,盛庸即便是知道朝廷兵馬的缺陷,可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
張武下令騎兵共分三路,正面衝擊必不可少,兩翼騎兵則繞過盾牌兵。
一聲令下,三路騎兵齊齊出動,只見這三路騎兵就像三條大蛇一樣,正在向面前這塊肥碩無比的美肉前進。
盛庸拔出自己的佩劍下令道:“眾將聽令!準備射箭!”
等張武率領的騎兵進入射程範圍之後,朝廷大軍這邊就開始放箭!
箭矢如雨點一般襲來,張武揮舞著手中的武器抵擋箭矢,身邊不斷有士兵中箭跌落下馬。
針對兩翼騎兵,盛庸自然也給出了應對之法,只見他揮舞著手中的刀劍再次下令,從朝廷大軍的兩翼也衝出了兩支騎兵衝向敵人。
盛庸的這個安排是準確的,對方全都是騎兵,自己這一方騎兵不多,大部分力量主要還是集結在中間,用箭矢和繩火槍來進行抵擋,能殺多少是多少。
但很可惜,他高估了自己手下的兩隊騎兵。
南軍騎兵和北軍騎兵相比,那就好比繁星比皓月,四隊騎兵一交手,優劣瞬間顯現了出來。
騎兵交手其實就是一瞬間的事,騎著馬與第一個人交手過後,瞬間就來到第二個人的面前,這第二刀出的快慢與否就決定是敵人死還是自己死。
北軍那都是常年在草原上與元人作戰的隊伍,論起這天下的騎兵強弱,元人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朝廷的騎兵也不是練不出來,主要是南方平原不多,騎兵在南方能發揮的作用,並沒有在北方平原發揮的作用那麼巨大。
所以這奇騎兵第一也是練不出來,第二也是沒有以騎兵為主的北軍更加的強大,所以這一陣不用想都知道是南軍騎兵輸了。
騎兵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機動性快,衝擊力大,眨眼之間便已經來到了朝廷大軍的左右兩翼。
盛庸沒想到朝廷的騎兵居然這麼沒用,就算是沒有北軍的騎兵強,可哪怕你能再抵抗一會兒呢?
現在就面臨一個問題,到底是將兵力向兩翼分散一些,還是繼續把所有兵力全部放在正中間以對付燕王親自率領的那隻騎兵。
盛庸沒那麼多時間考慮,他非常快速的給出了自己的判斷,立即將兵力向兩翼分散,抵擋來自兩翼的騎兵衝擊,正面還有盾牌兵能抵擋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