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嬰兒早夭十分正常,
就比如那位著名的安娜女王,生了十四個孩子,全沒了,
她本人也患病,連精神都變得不正常。
年鑑學派的創始人費弗爾便在著作中寫過:
“在大革命之前,歐陸各國的歷史其實就是繼承史。法國幾乎沒有被這種事所困擾,是因為卡佩和波旁家族比較能生,而且,很容易生男丁。”
這話在當時被引為暴論,招致許多歷史學者批評。
而費弗爾說:“這不只是我的觀點,我引用了陸時教授的原話。”
拿大人物當擋箭牌,十分荒謬,
更何況這個大人物是陸時。
你費弗爾名不見經傳,怎麼搭上人家的線的?
但奇怪的是,陸時沒有站出來澄清。
於是,整個歷史圈不得不正視費弗爾的那些言論,討論交流,讓年鑑學派逐漸壯大起來。
梁思順繼續說道:“古代的醫療水平較差,女性稱帝,一年只能懷一胎,還有可能一屍兩命,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王朝若不想絕嗣,以男性為繼承人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她想了想,又說道:“再或者,學習大英的長子繼承法。”
英國的長子繼承法也是經歷了時間考驗的,
不論“長”是男是女,都能當國王,女王就找個男貴族入贅便是。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過幾次絕嗣。
女生們彼此交流視線。
有人說:“所以,我們才考慮從宗室那裡過繼。這樣的話,劇情會不會合理很多?”
梁思順嘆氣,
心說,
怎麼問題越來越蠢了?
旁邊的陸昀努力憋著笑,
“這位同學,我有一個問題問你:現在,你有一個兒子,而你的姐姐恰好有兩個女兒,她說,‘看你也沒女兒,不如我把女兒過繼給你,你讓她繼承你家的財產’,你會怎麼回答她?”
一句話懟得四周鴉雀無聲,
“……”
“……”
“……”
詭異的沉默。
陸昀笑道:“無論是天皇、皇帝,還是國王,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權利而考慮的。拿繼承人的性別說事,也太扯了。”
這又是一記重擊,
那些女生的沉默變得震耳欲聾。
陸昀思考片刻,又說道:“從歷史上看,也有人當皇帝不是為了自己。就比如羅馬,皇位讓養子繼承的也不少。”
此言一出,女生們雙眸一亮,
“對啊!羅馬!”
“羅馬可是有五賢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