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後。
清晨。
沃特金斯書店。
作為倫敦最早建立的獨立書店,這裡裝修典雅,書籍齊全,甚至超過了不少大學的圖書館。
畢加索扛著畫具走來,
身邊跟著蒙德里安。
據可靠訊息,今天是英文版《蠅王》釋出的日子,書店一定會爆滿。
兩人是來尋找靈感的。
晨霧如同一層輕紗,籠罩在街道兩邊的店面,
陽光透過霧氣,形成柔和的光暈,將世界渲染成一片朦朧的景象。
畢加索尋個角落放置畫架,同時說道:“這次來寫生……”
話音未落,就被蒙德里安打斷,
“等等!你來這兒不是要觀察人群擁擠時的情態嗎?用‘寫生’這個詞合適?”
寫生是一種以實物或風景為物件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
畫人,很少這麼說。
畢加索攤手,
“咱倆畫的人,還能叫人?五官都是錯位的,說‘寫生’也沒錯吧。”
“啊這……”
蒙德里安覺得有問題,
但又說不清問題具體出在哪兒。
他幫忙料理畫具,岔開話題道:“高更先生的那兩本書你看過嗎?”
畢加索點頭,
“看了十幾頁,但是沒買。”
作為畫家,他們卻不太能理解高更的感受。
兩人都是科班出身,從小接受繪畫教育,立志從事相關工作,搞不清半路出家之人的思路。
更何況……
“那兩本都不是好書。”
畢加索說:“讀得我頭昏腦漲。”
蒙德里安嘆氣,
“我也是。不過,我還是各買了一本,就當是紀念吧。”
畢加索想了想,
“嗯,我也買一本吧。”
高更來倫敦,兩人都是見過的,知道高更的身體狀況非常差。
“唉……”×2
他們異口同聲地嘆氣。
太陽漸高,
堵在沃特金斯書店門口的人越來越多,
他們全都是排隊買《蠅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