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這個慶功宴的不只是魏延軍中將領和夏侯淵、曹洪、于禁、滿寵四個戰俘,還有附近各個世家的家主。
當魏延攜勝利之師返回郎陵,這個訊息傳遍大半個汝南郡,以前一些比較強橫不把魏延放在眼裡的世家,紛紛派人前來送糧草布匹,以此示好。
魏延笑納了他們的東西,但那些該打,那些暫時不打,並沒有因為他們送不送禮物而有所改變。
他非常清楚,如果是他戰敗了,那些世家則是會把這些糧草布匹送給曹軍。
既然那些世家毫無信義可言,只屈服於強大武力,那魏延就讓他們屈服於自己強大的武力之下。
雖然決定打他們與否已經確定,但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魏延便邀請了這些世家的家主參加慶功宴。
這些世家的家主看到夏侯淵、曹洪等人,不敢再質疑魏延的戰功,但他們言談話語間,有些質疑魏延的文采。
有些人懷疑,《蒿里行》和《憫農》二則不是出自魏延的手,而是魏延麾下文人代筆,就像當年太祖的《沁園春雪》也被敵人懷疑他人代筆一樣。
魏延要當著這些世家人物的面,當場做一首詩,來展示自己的文采,讓那些懷疑他的人傻眼。
他本來想吟誦曹操那首《短歌行》,可曹操那首詩最後那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脯,天下歸心”太過霸氣側漏,一旦魏延把這首詩做出來,天下人皆知他的雄心大志,現在多少還有點不把他放在眼裡的曹操、劉表會把他視為心腹大患,恐怕就連袁紹、袁術兄弟也對他心存極大的忌憚。
這個道理,好比是,不到核心地位,絕對不會說出“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只是該吟誦哪一首詩呢?
當他端起酒杯,想要吟詩時,腦袋卻忽然糾結起來,此刻想起的應景詩詞全都是七言詩或者有典故的詞,全都不適用。
就在這個時候,種子神器精靈空空的聲音忽然響起:“主公,有應景的古詩種子,一首70個字,7000積分,請問是否兌換?”
魏延否定道:“有7000積分,我寧願用來增加我的魅力14個點呢。”
空空說道:“那700積分呢?”
“成交。”
一首古詩,一首據說出現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卻不知道是誰寫的佚名詩出現在魏延的腦海裡。
魏延端起酒杯,吟誦道:“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坎坷長苦辛。”
前面幾句是說宴會如何如何,後面三句是魏延重點要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