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金大戰之時,金軍數十萬進犯郾城,十戰不退。
楊再興單槍匹馬,獨闖金營,斬首數千,於數十萬大軍之中,差點生擒金軍主帥完顏宗弼,令金人為之膽寒,最終不得不撤軍離去,史稱郾城大捷。
這份武勇,即使與三國時的趙子龍相比,也不遑多讓。
據《宋史》記載,就連當時的宋高宗趙構,也對他的武勇讚賞有加。
只可惜楊再興中計兵敗小商河,力戰身死。
他的後人也在南宋滅亡後遷居南陵,並在此開支散葉。
如今,楊家子弟早已遍佈全國,甚至海外。
不過,嫡系長支始終紮根於南陵,即使歷經風雨,屢遭重創,依然綿延至今。
南陵楊家重視教育,歷朝歷代都有子弟在朝為官,以武將居多。
到了近現代,族中更是接連出了好幾位中高階將領,中南省現任省軍區司令,就出自楊氏家族。
不論家族底蘊還是實力,楊家都堪稱中南省金字塔最頂端的世家門閥。
洪英豪在得到這些訊息之後,終於明白,為什麼向來沉穩冷靜、膽大心狠的高義,當初會表現得那麼恐懼,走得那麼匆忙,甚至連幸苦積攢的鉅額財富都不帶走。
不管高義在南陵黑道有多強的勢力,不管他在普通人眼裡,是多麼風光無限,多麼受人敬畏,在南陵楊家這樣龐大顯赫的世家大族面前,那也只是上不得檯面的老鼠,翻手就能抹殺。
如果不快些走,一旦對方改變主意,就再也不用走了。
洪英豪一直暗自慶幸,自己離開黑道,開館授徒,是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否則,他的下場只怕跟另外四虎一樣,不是死就是抓。
這些年來,洪英豪一直保持低調,即使有時被門徒請去調解道上糾紛,那也只是單純的調解,絕不參與,絕不過線。
他以為,只要自己保持低調,就可以遠離楊家的注意,遠離災禍。
卻萬萬沒有料到,他的兒子洪雄,竟然招惹了一個內家高手回來!
據他目前所知,整個中南省似乎只有南陵楊家這個綿延數百年的古武家族,才擁有失傳已久的內家功法,一般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那踢館者很可能就是楊氏子弟!
所以,即使武館被踢,兒子重傷,洪英豪也不惜忍辱負重,拉下老臉,跪地賠罪,只為獲得諒解,以保洪家安全。
當年如高義那樣的黑道霸主,楊家還不是一句話讓他死,一句話令他生?
他洪英豪又算得了什麼?
即使他後來得知,韓燁並不姓楊,依然不覺得自己的道歉賠罪,有什麼不妥。
在他看來,韓燁就算不姓楊,那也可能是楊家的外戚旁支,萬一真的和楊家沒任何關係,這種身負絕學的年輕內家高手,身後通常都有勢力強大的古武家族做後盾。
不論如何,都不是他洪英豪能夠得罪得起的。
洪英豪早已將厲害得失細細權衡了一遍,卻並沒有將真相告訴滿腹疑惑的門徒,甚至提都沒提。
韓燁踢館時帶著面具,表明並不想被人知道真實身份。
據說類似南陵楊家的古武家族,不希望族中秘密,為外界所知,通常嚴厲禁止族中子弟,在普通人面前顯露家傳武學。
既然如此,洪英豪覺得,還是保守這個秘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