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眾人畢竟也是一時之選的人物,所以執行力都沒問題,而且只要不超綱,那麼也絕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喬三娘聽到他的話,立刻回應道:“回稟陛下,從陛下吩咐之後,臣一直都在收攏民間的能工巧匠。
目前臣所收攏的百業巧匠已有百人之數,大匠一級的巧匠也有兩人。”
“哦。”
趙信聞言不由眼睛一亮,他之前隨口一個吩咐,沒想到喬三娘居然已經收攏了這麼多了。
而且其中居然還有兩名大匠。
不由讚道:“善,大善!”
隨即又問道:“他們這種可以精善土木之道和器具打造的。”
“有,兩位大匠都對土木和器具打造頗為精通,百位巧匠之中,精通這二者的,應該也各有十餘人。
而且有數位都是兩位大匠的弟子,不乏兩者皆能之人。”
趙信一聽更高興了,“居然都是全能型人才,好,很好。”
再次點點頭稱讚一聲,“三娘幹得不錯。”
“不敢,臣不過是依命而行罷了。而且他們之中一半以上原本都是屬於崔氏的人,之前接手崔氏商路的時候,臣也一併接手過來。”
喬三娘連連得到趙信的誇讚,心中高興,但是面上卻連忙謙虛的表示自己沒有什麼功勞,都是陛下領導的好。
而劉穆之等人在旁,則不由暗暗苦笑。
幾人都有種好像自己對於陛下越來越沒用的感覺。
之前在應對崔氏的時候,那種政治鬥爭,他們還感覺運籌帷幄,縱橫捭闔,很有自信。
此時到這種治國理政的領域。
他們原先也都還是自信滿滿的。
不管是劉穆之和于謙、寇準仁在這方面也都算是高手了。
但是真到了用時,他們卻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跟不上天子的節奏了。
比如眼前的治理流民。
他們也知道天子是有意採用以工代賑的方式。
但是趙信拿出的這些東西,他們卻完全跟不上思路。
不過不等他們多想。
便聽趙信命令道:“劉卿,於卿。”
劉穆之和于謙連忙站起來,俯身拱手,“臣在。”
“你們二人,負責把流民收攏管理起來,人手不夠,回頭讓梁西平調京營的人配合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