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信認可劉穆之的話,“沒錯,南方,東南,江南這片地方,看的我直流口水。”
“江南,東南,南方,這片土地,主要是河流,大江,溪流非常多。”
“總之就是水多,而且氣候非常適宜作物增長。”
“我們中州中原主要是經濟發達,錢多,但是如果說是糧食和魚類以及其他水生肉類的話。”
“江南的確是一塊寶地。”
劉穆之繼續說:“對,所以陛下不可怠慢了這件事情。”
“這段時間諸葛亮丞相突然出現,所以導致我們的節奏打亂了。”
“稅收因為整頓好,所以開始關注軍隊的事情。”
“但是把南方,東南方開發出來,非常關鍵。”
趙信說道:“你具體覺得應該是怎樣開發,我現在主要的方向,就是糧食和水生肉類。”
“當然就是這兩個重點,其實就是一個重點,糧食。”
“除過糧食這一點以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其他的特有作物。”
“南方還有非常多北方不容易生長的作物。”
“不僅僅是水稻和魚類,還有非常多的蔬菜,也是南方比較容易種出來,收成會多一些。”
“開發南方的話,現在肯定是以糧食為主了。”
趙信倒是想起了自己沒有穿越以前,其實古代很多時候,北方的經濟都是比南方繁榮的,隨著時間流逝,南方才逐漸成為重點。
但是在早些年的話,北方一直都是經濟中心。
現在就是這個情況,南方依舊是經濟不夠發達,富有的城池,都在北方,七王裡有一位王的領土就是在南方。
南方開發的重點,就在於糧食和經濟作物。
主要是種地,要是想要開發經濟的話,確實是要費點力氣。
趙信說:“想要我們京城的人去南方開發糧食產量的話,恐怕他們不會願意去。”
“不,會有願意去的。”劉穆之說。
“這本質上還是不願意去,一則他們的家人都在京城。”
“二則南方距離京城的距離可不遠,這一去的話,恐怕就是兩三年了。”
劉穆之說:“這個是沒辦法的。”
“還是會有人願意去,當然,就像陛下說的,他們本質上不想去。”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是曠世奇才,去南方,只要給他們足夠的好處,就會願意去。”
“好,不管怎麼樣,光是下發政令的話,恐怕很難改變南方的局面,一定得是我們朝廷這裡派人過去,才能把這個問題給處理好。”
劉穆之說:“陛下,南方的問題如果處理好了,我們可以得到一大批糧食,這可是為以後打仗有大量的軍糧準備。”
“糧食要保證不壞掉還是容易的。”
“陛下,如今大秦這個局面,去擴張是必然的結果。”
“很快整個大秦都會國富民強,我想陛下您在這個年紀,恐怕也不會是隻有守成的心吧?”
趙信回答道:“這當然不是,朕肯定是打算擴張的,不過,在擴張之前,其實還有一個問題。”
劉穆之一怔,“陛下,什麼問題?”
“東方似乎有天子之氣。”趙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