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宗澤、种師道、吳玠等人後,宗舒也沒有立即出發。
宗舒還有一個專案交給了大宋科學院,還沒有做出來。
宗舒要保證,要打就必須把交趾打疼、打殘、打死!
所以,必須萬事俱備,連東風都不能欠!
朝廷從其他三路調集的五十萬軍士不到位,南征的經費不撥付,咱就先不出發。
因為這次南征交趾與以前完全不同。
前年去白溝河,那是為了救回吳玠和种師道,其中有對兩位抗金英雄的尊敬,還有出於對吳非的承諾。
去年到金國,那是為了救纓絡出來,因為纓絡是宗家的救命恩人。
組織大宋自願軍到夾山,那是因為蕭小小也救過自己,並且還是與自己有了肌膚之親。
這一次南征交趾,純粹是為了朝廷!這是給趙佶賣命。
這次,總不能是自己又出人、又出經費了吧?
朝廷怎麼說出得支援支援。
就算本少爺是大宋首富,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宗舒遲遲不動身,也沒有安排宗澤、种師道和吳玠動身,這分明是在拖!
在蔡攸看來,宗舒這是想耍賴,根本就是不想去南疆!
宗舒一定是透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資訊,意識到了南征交趾的艱難和危險。
既然已經答應了,你現在又反悔了?
於是蔡攸就在朝堂上提出此事,給宗舒上上眼藥。
中書舍人吳非站出來了:“陛下,我認為我師父,這是在等。一則,是等朝廷的態度。二則是等合適的時機。”
“朝廷的態度,那就是兵員、餉銀、糧草是否到位。古人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合適的時機,我師父應該是在等冬天到來。冬天到了,南方酷熱和瘴氣之毒就會減輕。”
大家一聽,很有道理!
李若水、陳過庭甚至包括過去蔡京一系的官員們也都同意吳非的分析和判斷。
“要糧草,要兵員,朕都給,附馬就不能明說嗎?”
趙佶也是急了,一個小小的交趾都那麼囂張,實在是難以忍受。
“陛下,我師父臉皮薄,不好意思與朝廷談條件。再加上他是附馬,也不好干涉朝政太多。他不提出,主要是避嫌。”
吳非的話讓趙佶都不禁笑出聲來。
宗舒,臉皮薄?
這小子臉皮厚得比城牆拐彎還要厚。
如果說完舒的臉皮薄,其他人,根本是連臉都沒了。
宗舒是附馬,不好干涉朝政太多?
想一想,這幾年朝廷發生的大事,哪個沒有他摻攪其中?
宗舒被人稱為“朝堂攪屎棍”,難道是白叫的?
聽吳非在朝堂上幾次發表意見,趙佶感到此人挺有見識、很有眼光。
他居然這麼看待宗舒,這廝年齡也不大,眼睛怎麼出問題了?
隨即,趙佶命令蔡攸馬上籌集糧草和五十萬人馬先到廣南西路。
蔡攸上眼藥沒有成功,馬上又提起了大宋自願軍的返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