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內,一場涉及到朝廷對外政策的爭論正在進行。
堅持聯金滅遼的,是趙構、趙楷、蔡京、蔡攸、童貫等人。
堅持聯遼抗金的,是太子趙桓、御史大夫陳過庭、太子少傅李若水。
“金國使者前番到來,願與我朝重修於好,共同對付遼人。希望朝廷出面,勸宗澤、种師道從遼國撤回。”
康王趙構說完,得意地看了一眼趙桓。
“康王此言甚為不妥,宗澤所領之軍,乃大宋自願軍,與朝廷無關。更何況,現在局勢未明。金人攻至夾山,已呈頹勢。遼人利用夾山新勝,從此奮起,亦未可知。”陳過庭出言道。
童貫冷哼一聲:“老臣在西北也算是小有軍功,對那裡情況還算了解。那裡山高地險,易守難攻。金國久攻不下,亦屬正常。縱使遼人小勝幾場,也無妨大局,無礙大勢。當今之北方,乃金人之北方。遼人只有防禦之力,絕無奮起之望,更無崛起之機。世間萬事,唯潮流不可擋。落花流水去,朽木難回春。與金人合作,方為正途。”
陳過庭正想反駁,蔡京捋了捋鬍子:“童舍人所講,乃老成持重之言。在西北軍務上,老臣我亦有所不及。”
大臣們都愣了,這風向好像是要變了!
童貫和蔡京分別支援趙構和趙楷,是多年的老對頭,今天怎麼不掐架了?
蔡京居然放下了面子,支援童貫的觀點,並且還承認,在軍務方面不如童貫。
這兩個人聯合了,就說明趙楷和趙構也暫時摒棄了前嫌,聯起手來共同擠兌太子趙桓。
果不其然,趙楷和趙構都堅決支援與金國重修於好,共同對付遼人。
趙構還說,金國使者前來,其實就是給朝廷一個機會。
憑著金人的實力,本來不需要大宋就可以拿下夾山的,與大宋重修於好,體現了他們的信義。
畢竟朝廷過去與金國簽過海上盟約。
趙楷又數落起了宗舒,說因為宗舒這幾年時不時地搗亂,一次次的得罪金人,宋、金關係已經到了破裂的邊緣。
但金人並沒有把宗舒個人的行為當作朝廷的授意,沒有與大宋徹底撕破臉。
特別是宗舒派纓絡到金國殺死了人家的王子,宗舒又跑到金國去救纓絡,這相當於坐在金人的頭上拉屎。
宗舒如此侮辱金人,金人也沒有把帳算到朝廷頭上。
金國只是派出了使者,到大宋通報了纓絡和宗舒的所作所為,只是來通報情況,並尋求與大宋重歸於好。
這並不是金國怕了宗舒,人家已經把宗舒給殺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這充分體現了金國人的胸懷和氣度!他們沒有把宗舒個人與國家關係聯絡在一起。
“金人講信義?去年之時,先還燕雲六州,其實早已搶走錢糧、擄走百姓,六座空城而已。為此,朝廷專設燕雲府。到頭來,金人還不是照樣收回?”
李若水說道:“金人肯派使者前來,與我大宋修好,一切都是宗舍予之功,大宋自願軍在夾山取得輝煌戰績,讓金人不得不服。其與我修好,主要就是讓我們撤回大宋自願軍!”
李若水又分析道,大宋自願軍只不過是幾千流民而已,已有如此戰力,令金人十分忌憚。
如果大宋自願軍不堪一擊,金人能派使者前來?
還不是因為被大宋自願軍給打疼了?
“宗舒已死,大宋自願軍還能支撐到幾時?不如撤回,編入禁軍,護衛京師。”樞密院事蔡攸發話了。
蔡攸今天也很反常,不僅與童貫、趙構等人穿一條褲子,還與蔡京站到了同一戰線。
“與金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趙桓終於發話了:“當年我軍受金人慫恿,去北地合力攻遼人,在我軍大敗之時,金人卻在隔岸觀火,他們等的是,我們與遼人拼個你死我活,他們從中取利。此事,童舍人、康王不會忘了吧?”
趙桓今天的話,居然如此犀利,直接揭開了童貫和趙構的傷疤。
今天,不僅僅是朝中的幾位重臣表現反常,趙桓也是如此。
因此,趙桓的話一出,一時間無人接話。
“大宋自願軍之所以戰力強悍,都是宗舒之功。三千流民,之所以迅速成軍,是因為宗舒有銀子!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換言之,大宋自願軍,就是宗舒的家丁隊伍。將大宋自願軍納入禁軍,與強盜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