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被發現,以李憶安自身的實力來說,也有一定自保能力的。
因為人魔和哨兵,守衛,有很大的區別。
前者有記憶,會思考,失控機率比後者要小很多,危險度也小。
第二,拋棄範博的身份,選擇一個監管隊的成員,取而代之。
但是,如果這麼做了,毫無疑問,範博的身份可能會被人懷疑。
因為外出任務剛回來,哪怕礦山內其他人暫時不會注意到範博的消失。
範博的好友劉民也會起疑。
...
這兩條路子,都是從他自身的實力出發去考慮。
直截了當,不需要依託礦山內其他人便能做到。
只要他想,現在就可以開始行動。
雖然更快,更直接,但壞處就是,對資訊的瞭解不全面...
透過陳浩張虎接觸張凌,再混入監管隊,這條操作流程,可以讓他接觸到開採區的大部分仙宗弟子。
其過程相對於資訊收集,大有用處。
資訊,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準確越好。
如果他直接展開調查,不僅資訊的接收渠道少,接收資訊不全面。
對於他個人所收集到的資訊,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整理與篩選,包括但不僅限於猜想,假設。
這會大大降低資訊的準確度。
...
李憶安皺眉不已,時間短的方式,對資訊的收集不全。
時間長的路子,不符合他當下的處境。
雖然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磨心石,但人魔的存在,以及他們的目的不容忽視。
越早獲取資訊,對於中後期的戰鬥越有幫助,包括但不僅限於已混入仙宗的人員名單。
楚可人已死,行者不在礦山,這都是一個絕佳瞭解敵人的機會。
放棄麼?不可能的。
李憶安將零號隧道的地圖收入了空間戒指。
人魔既然封鎖了零號隧道,那他就偏要去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
他自言自語道。
“零號隧道,十八號支道,四十六號支道,範博當年到底遇到了什麼?”
“又該如何進入其中調查?”
“等待機會,還是主動出擊?”
“陳浩和張虎的邀請,又能為我的情報收集增加多少把握?”
“是接受他們的邀請,再視情況而定呢?還是直接調查,或換一個身份?”
“選擇方式的重點在於奉獻與情報的收益是否成正比...”
...
恍惚間,血瞳看向李憶安的眼神發生了變化...
李憶安考慮事情的樣子,似乎與那個人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