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完稿子,盧天明檢查了一下,開啟一個論壇,選擇了上傳。
做完這一切後,盧天明長長伸了個懶腰,端著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回憶起在劉芒店裡吃過的兩道菜品,臉上露出陶醉的神色。
“真是好吃啊!來大陸快一個月了,終於找到一家讓人留而忘返,想一去再去的店了。”
孫朝輝和劉芒不知道的是,盧天明除了是一家美食雜誌的主編外和一名聞香師外,同時還是米其林指南的美食評測員。
米其林前身是一家制造輪胎的企業,為了提高輪胎的需求量,首先就要提高汽車的需求量。
為了提高汽車的需求量,當然就要鼓勵大家遠行,說服大家遠處有更吸引人的地方。
為此,他們編纂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標識出各種好餐館的介紹。結果沒想到火遍全球,成為各種美食愛好者的心中的聖經。
在國內,不少人知道米其林這個名字,也知道是衡量一家餐廳好不好的標準。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米其林餐廳的評定是極其苛刻的。甚至到目前,華夏大陸還沒有一家餐廳被評上米其林。國內那些打著米其林招牌的餐廳,很多也只不過聘請了曾在米其林餐廳工作過的大廚罷了。
而米其林的美食評測員,則是一個極其神秘的團體。
他們隱姓埋名,互不相識,就連公司高層,也不允許跟評測員見面。
他們甚至不能對任何人提起自己評測員這個職業,包括他們的家人朋友。為的是防止家人朋友以此為傲,到處吹噓或者被人收買,簡直跟特工有得一拼了。
米其林的美食評測相當嚴謹與公正,甚至近乎苛刻,一旦檢查完畢,該評測員在隨後的若干年裡都不可以再次出現在此餐館,以確保下一次檢查的公允。
並且在嘗試菜品中,評測員必須自己掏腰包。其嚴格程度,以至全世界現今也只有106家米其林三星級餐廳。
“叮!”盧天明的稿子傳上去沒多久,就有人回覆了。
“1103,這家店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好嗎?”留言的是一個編號為2394的IP。
“沒錯,雖然這家店面很難找,裝修也有些差強人意,但廚師的技藝,足以讓你忘記一切抱怨。”盧天明回覆道。
“那行,我剛好在中國,在離開之前我會抽空去一趟的。”
“相信我,我的判斷不會錯,這家店絕對夠得上米其林評星的標準。”
米其林的美食評測員並不多,一共才幾十人,大多分佈在歐洲、美洲等地。
作為享譽世界的美食指南,近年來也有進軍中國的打算,於是總部便派出了評測員。
一般來說,想要登上米其林指南,獲得加星的銅牌,那麼需要兩位評測員進行三到四次試吃。
當已經升級的一星餐廳,想要升級成為二星,則需要四位“神秘人士”的試吃評分。而想要從二星晉級到三星的餐廳,更是要十位以上。
除了食物本身的精良外,用餐體驗還包括廚師對於味道和烹飪技藝的掌控,特色菜品的獨特和融入自身元素的感染力都有關係。
最重要的是,就算被米其林評上星級,也不是一勞永逸。這些評測員們,每年會輪流造訪評上星級的餐廳,如果發現菜品有問題,還會進行降星或取消星級等處理。
三天後……
“小六,這又是你乾的吧?”劉芒看著正扒拉著他褲管,‘喵喵’叫喚的肥貓哭笑不得。
在店鋪的門口臺階上,有三隻已經僵硬的死老鼠,從大到小一字排開。
“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我不是貓,不吃老鼠。你不用特意給我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