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到時候我會讓許敬宗安排他。”
“喏,那在下回去準備一下明日高陵的事情。”
涇陽包攬了高陵兩年的賦稅,也就說以後高陵鄉民們有兩年可以不用交賦稅。
而且涇陽富足,這些代價對涇陽來說不值一提。
涇陽的糧食多到喂家禽都嫌多。
第二日,李義府忙活了好半天總算是把一些之前不願意搬家的鄉民也擺平了。
李正聽著李義府的稟報,看著高陵這片地。
其實種田的佃戶都是很淳樸的,他們所要的也不多。
李義府低聲說道:“這是高陵鄉民列舉出了這個王縣丞的劣跡,雖說他也沒有太過過分,但是平日裡的剋扣一些小便宜,他倒是不放過,一些小事他辦的也是拖拖拉拉,算不上什麼好官。”
李正低聲對李義府說道:“讓許敬宗安排一下,讓他給我們去邊軍探情報。”
李義府點頭,“明白了。”
土地已經空出來了,現在墾荒就可以開始了。
按照構想高陵的絕大部分田地都是用來種地的。
原來高陵鄉民住過的地方也要重新推倒,用來耕種。
李正在圖紙上畫著,整個高陵可以劃分成三塊,高陵於涇陽接壤的這片地用來在建設書院。
在往後的一片地可以用來擴建養殖場。
剩下的田地都可以用來種田。
李義府接過李正的圖紙,心中細細一盤算,這麼歸置下來,高陵的可耕種面積竟然還比以往更多了。
高陵以南的靠近渭水河畔的地方是一片水田,是用來種植糧食最好的地方。
高陵以北的一片地原本就是一片荒地,因為距離水道較遠。
只要在中原挖出一個水渠就就可以灌溉,不是難事,再者說土豆番薯等作物可以說是不挑地。
老村長帶著村民們風風火火的幹了起來。
墾荒這種事情涇陽的村民有很大的熱情。
李世民正在村子裡散步,就看到了遠處高陵一片地一群村民正在開荒。
也只是多看幾眼,雖說墾荒是好事,但是給了李正兩個月的時間,印書坊的事情到如今也沒有音訊。
很懷疑這小子是不是把印書坊的事情給給忘了。
來到李正的家中,李世民看著小兕子正在玩著積木。
接過李麗質端來的茶水,李世民說道:“麗質,你說李正是不是根本沒有把朕的吩咐放在心上。”
李麗質抱著一本賬本眼神惆悵地看著自己的父皇。
注意到李麗質的神情,李世民問道:“怎麼了?”
李麗質把賬本放在桌子上說得:“父皇,女兒最近一直在查涇陽的賬目。”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說道:“李正一直都讓你做這些事情嗎?”
李麗質把賬本推到李世民的面前說道:“父皇,女兒最近查賬目發現,父皇和李正有一筆細鹽的買賣,但是細鹽的份子錢一直都沒有送來過。”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剛想要解釋什麼。
李麗質又說道:“還有李正從做涇陽令到如今的長安令,這麼多年以來朝中一直都沒有給過俸祿,到現在朝中所欠李正的俸祿一共是兩千三百四十一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