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人妖殊途,開闢人妖能夠相融的狹隘道路,但後勁不足,需要蒲松齡為之奮鬥。後者人鬼殊途,寧採臣以己身發出心中宏願——人鬼不殊途,更是借文曲星之力,以文曲星莫大文氣硬生生創造一個足以容下人與鬼物的奇異空間,開創古今。
也正是這般,使得種花朝的文氣再一次蓬勃發展,文氣湧現,遍蓋種花朝。哪怕不是文人,亦能夠受文氣滋養,百病不侵。
種花朝。
江華舉目凝望,文曲星高高掛起,炫亮無比。
雲霧繚繞,有文氣自文曲星散落大地,滋養人間。
“時機已到!”
“既然如此,文氣時代便由此而始……”
江華立身高空,以無上偉力宣揚道:
“立文廟,塑文像!”
聲如洪鐘,音傳種花。
霎時間,種花朝五十六府城,種花廟旁,文廟拔地而起。
五十六座文廟如同五十六顆星芒,散溢文氣,勾動文曲,匡扶正道。
整個種花朝百姓受文氣滋養,脫胎換骨,紛紛朝著皇都方向,跪拜江華。
“祭祀先祖,禮拜先賢!”
五十六座文廟聖光煌煌,那來自種花朝的先賢聚天下文氣凝聚真身。
有孔夫子車遊諸國,宣講天下!
有老子西出函谷關,道法自然!
有法非子富兵強國,依法治國!
……
諸聖法像前,有功德碑,功德碑上,蒲松齡高高在上,寧採臣緊隨其後。
恍惚間,功德碑光芒萬丈,一行字若隱若現,隨後,功德碑上,又有一姓名出現。
這時,種花朝上下,無論何人,均聽到一股來自遠古的聲音:
“吳承德著《三國演義》!”
自此,吳承德名列功德碑!
似乎還沒完,緊跟吳承德之後,功德碑光芒未消。
“羅賢著《西遊釋厄傳》!”
“施彥端著《水滸梁山傳》!”
“曹霑著《紅樓石頭記》!”
“蔡延一著《封神演義榜》!”
“李蘭陵著《金瓶虛梅傳》!”
接連六道天地福音,讓整個種花朝煥發生機。
功德碑上,更是八道身影爭鋒,其前方更有聖人降世,望著八人著作,皆是讚賞不已。
最終,種花廟內,江華顯聖,壓制八道身影,留由後人自行評判。
自此,種花朝開創千古未有之局面,獨創文氣修煉之法,開闢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