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這邊畢竟是匆忙佈局,漏洞破綻自然不少,又碰上經驗豐富的楊度,當朝資深刑訊專家,隨口便能批駁的曹可盛是啞口無言。
他的老辣之處還在於,就事論事並不針對太子爺發難,而是緊緊咬住曹可盛不放。
這讓太子爺也使不上勁,壓力全移到曹可盛這裡。
楊度心裡明白,若能證明敦煌張氏謀反不成立,那麼趙王元洛也就會沒事。
而滅了敦煌一家的曹可盛,反倒麻煩大了。
既然是在朝堂上公開庭審,那麼,太子就想庇護也不成。
“楊相是對確定張氏一族之罪,有疑問?”
元智冷漠地盯著楊度,明知故問。
曹可盛誅滅敦煌張氏的密令,是他親自下達的。
張氏與叛軍馬匪之間早就有勾搭,雖然他們沒有直接出手,但暗通款曲,在錢財物資上長期在暗中支援叛軍。
當然,這些證據根本不可能留下來。
而這次張氏父子上京拜見太子,就是想做最後努力,一旦朝廷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回到敦煌他們就公開謀反。
太子實際是來了個先下手為強。
當然,這種處置方式肯定是不能按正常律法程式走。
可現在是楊度他咬住不放,這事就有些麻煩,十分被動了。
楊度並不給曹可盛以喘息機會,只見他朝元智又拱了拱手,沉聲道:
“回稟殿下,這並不是老臣吹毛求疵,而是這件案子本身就疑點重重,千大人,萬大人,你們二位可是刑事偵破與審查案件的高手,老朽冒昧問一句,你們這些年辦理大案要案中,倘若與叛賊勾結,可會在家中留下書信這等鐵證?”
刑部尚書千奮勇先出列,道:
“回楊相的話,這些年大案要案偵破工作異常艱難,像張氏這種反常情況,卻從沒碰上過。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就必然不可能留下書信這等證據,給人當把柄。”
“畢竟一旦被發現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有膽子犯下這等罪孽之人,又怎麼會如此蠢笨呢?”
“是啊,不光是偵破案件艱難,審案同樣也是這樣的,案犯大都是狡兔三窟,有罪證他們都千方百計去毀滅,不可能愚蠢到自己留存證據,這跟自掘墳墓有何區別?”
大理寺卿萬道光緊跟其後,補充。
“???”
千奮勇,萬道光和楊度三人是一唱一和,把整個事情的節奏,帶向了他們想要的方向。
元智坐在最上首,面無表情。
這個時候他不便親自下場去幹擾。
一旦太子爺出面,就沒了退路和迴旋餘地。
這口鍋只能由曹可盛來背。
曹可盛當然知道太子爺這時候不能出手,現在只能由他來回擊楊度等人。
可眼下局勢對他十分不利啊。
殿下百官們都被楊度帶動了節奏,認為曹可盛濫用職權,故意誇大其詞。
一般官吏若是被楊度他們這番指責,早已亂了方寸。
可曹可盛也非等閒之輩,臨場應變能力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