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疾和樂毅依舊打馬呼嘯奔近,向燕軍的軍陣射出了他們手中的弩箭,一片飛蝗過處,一片片的燕軍被射倒。
不等燕軍再次羽箭飛出,倆個人帶著將士呼嘯著衝出了射擊的範圍。
如此再三,雖然沒有那種繞行敵陣的射擊效果,但依舊給敵人以巨大的壓力和殺傷,而自己一方,雖然有死傷,但相比而言,就是微不足道的了。
因為有梁邑在後為燕軍做依託,所以趙興的騎兵不能繞陣騎射,但這樣的兩翼壓迫,也讓前進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和危險。
這種被動的捱打,最是能沮喪軍心,也不可能取得勝利,解決兩翼的戰事。於是,騎捷下令,兩翼各出戰車二百出擊,擊潰,哪怕是最少是驅離敵人,讓自己專心的面對正面的趙雍主力。
左右兩軍各出兩百戰車,轟隆隆的衝向了趙無疾和樂毅的騎兵。戰車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真的讓人膽戰心驚。
跟隨著每輛戰車的一百步兵,揮舞著長戈,可以在很遠的距離放翻戰馬。
這是趙興的騎兵自打成軍以來,第一次真正面對車兵的堂堂之戰,是真正的硬碰硬。
這樣的即將對決,讓趙興緊張的緊緊的攥緊了拳頭,許傑在一旁也緊張的鬍子亂抖。他們不是緊張於失敗,而是緊張於這場戰鬥,將給他們一個怎麼樣的損失比例結果,給他們一個比較倆個兵種之間真正的戰鬥力差距的大小。
指揮的藝術就在這個時候顯現了,趙無疾見敵人車兵衝出,當時大喜。於是,他立刻指揮著自己的將士,向敵人直接發動了衝擊,他們的弩箭收割了第一批燕軍的步兵之後,就衝進了敵陣,騎槍突刺中,讓戰車上的敵人紛紛倒斃。但保護戰車的燕軍那長長的戈矛,也讓趙無疾的將士人仰馬翻。雙方立刻顫抖在了一起。
而失去了衝擊力的騎兵,只能憑藉居高臨下的優勢和步兵戰鬥。但這時候戰車的威力就發揮了出來,一個個被步兵圍著的戰車,成為燕人步兵的依託支撐,他們不必顧忌身後被突破,只要他們直面敵人就行了。
而戰車上的甲士,不但成為排程指揮的核心,其上面的悍將和弓手,就成了騎兵最大的敵人。他們成為了戰場上一個個堡壘,真正發揮了戰車的主導作用。
樂毅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騎兵戰鬥,他的經驗原則上還不如對付過秦魏聯軍的趙無疾。但一代名將之所以成為名將,不單單是他有勇武,更有一顆冷靜的頭腦,隨機應變的思維。
樂毅一見二百戰車呼嘯而出,向自己殺來,大吼一聲來的好,立刻對跟隨的步兵展開了騎射。而命令一支小的騎兵,以悍不畏死的決心,插向了二百戰車隊的一小部分,轉眼就將他從整體裡切割出來。然後其他騎兵,以絕對的優勢,對這被割裂出來的小塊,進行了淹沒。這一塊殲滅了,又一小股騎兵,再次衝擊,將又一塊分割出來,繼續給予殲滅。如此不斷的割裂,不斷的蠶食,在一個時辰之後,敵人衝出來的二百戰車和他的兩萬隨軍步兵,就徹底的躺在了戰場上。
不顧疲勞,樂毅果斷的向已經變得單薄的敵軍左翼發動了真正的決死衝擊。
一萬多騎兵不再用任何花巧,就如同利劍一般,直接衝近了幾乎沒有抵抗力量的敵人左翼,轉眼間就將他們砸穿,擊潰,然後毫不猶豫的向敵人的中軍發動了進攻。
左軍潰敗了,中軍受到了衝擊,整個中軍也亂了起來。中軍後面一亂,在前面和趙軍拼死廝殺的燕軍也轉眼崩潰了。
看著一敗塗地的軍隊,看著氣勢如虹的趙軍,騎捷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在一片呼喊慘叫裡,他命令司旗,放倒了自己的大禱——向趙軍投降了。
中軍大禱倒下了,正在廝殺的燕軍放下了他們手中的兵器,束手站立不再喊殺。
趙軍立刻停止了進攻,開始慢慢的脫離廝殺的距離。他們沒有收走敵人的兵器鎧甲,他們當然不擔心敵人會趁機撿起武器再次反撲,因為大家都保持規矩。
騎捷的戰車孤單的行駛過來了,他的車上,已經沒有了車左和車右,有的只有駕車的御戎。
戰車來到趙雍的面前,騎捷站在戰車上拱手:“外臣參見趙君,願,趙君萬年無疾。”
趙興點頭,接受了騎捷的祝願。
騎捷摘下了腰間的寶劍,交給自己的御戎,御戎拿著他,跳下戰車,走到了趙雍的面前:“請趙君接受我燕國大將軍的投降。”
趙雍接過了御戎手中的寶劍,聲音平淡道:“寡人接受您的將軍的投降,我將以紳士之禮,善待他的手下和將士。”
得到了這個允許和接受,騎捷才走下自己的馬車,走到趙雍的面前,正式的跪倒臣服。
隨著騎捷的跪倒,整個戰場上瞬間爆發了趙軍驚天動地的歡呼,騎捷的一跪,才真正宣佈,勺粱之役結束了,趙軍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