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姐妹花到了臺上後,適才她二人去換裝之際,宮女們也將楊楚娟帶來的一架名為繁桐的古箏搬上臺上。
古箏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琴絃、前嶽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嶽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弘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絃琴為最多。
來到這裡,景兮也逐漸豐富了自己的見聞,有些東西也逐漸同記憶裡看過的記載對上號,例如這被宮女小心翼翼搬上臺的樂器。
是古箏!景兮內心暗忖。
古箏起源於秦朝,所以又叫秦箏,在它的流傳過程中又按大小和音色分為:長離、鴻箏;鳴箏、清箏、哀箏;它和古琴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有琴碼而古琴沒有琴碼,古箏演奏時透過左手之按、壓、放等指法可奏出滑音、變化音,古琴是用左手按指成音。一弦多音,且可用空弦、按弦等成音。
古箏與琴不同,彈奏起來時而奔放,時而低柔婉轉,是已,由不同人彈奏出來的古箏,表達的意思不同,心境也自然不同。
姐妹花兩人,姐姐楊楚娟方才換了一身輕便的紅色衣裳,行禮過會,端坐在古箏前,而妹妹楊楚旋則換了一襲絲綢舞服,額前掛著一串額飾,頭髮則柔順的垂在身後,髮髻上彆著步搖,行動間輕輕碰撞發出細微的響聲。
面上繫著一方絲巾,徒留一雙鳳眸看向姐姐,因著絲巾,美豔絕倫的臉蛋若隱若現,更加讓人好奇,有種探索的慾望。
一切準備就緒,只見楊楚娟素手輕挑,琴絃彈動起來,箏聲像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山澗,濺出美麗而坦率的小花,不知疲倦地一路歌著。
純淨時,會使你懷疑它是否果真經凡人之手,箏聲緊,則若急雨敲階,箏聲緩則如細雨撫桐;張揚似朔風吹雪,舒展如微風拂柳。飄逸時,會使你彷彿看見霓裳仙子翩然起舞,舞著飛旋的衣袂與玄妙的身姿。
婉轉低沉的琴音,如靡靡之音,迴響天際。似細雨打芭蕉,遠聽無聲,靜聽猶在耳畔。
聽起來或纏綿悲切,或泉水叮咚,或如走馬搖鈴。那箏音有如橋下潺潺的流水,孤鴻飛過時的幾聲清啼,以及易安的婉婉嘆息;有如看薛濤的浣花小箋,看一朵淡淡的蘭花,靜靜的開放在遙遠的夜空;又恰似那一樹紫丁香的繽紛。
而妹妹楊楚旋,則在箏音想起的那一刻起舞,雲袖輕擺招蝶舞,纖腰慢擰飄絲絛。
隨著音樂舞動曼妙身姿,似是一隻蝴蝶翩翩飛舞;似是一片落葉空中搖曳;似是叢中的一束花,隨著風的節奏扭動腰肢,綻放自己的光彩。
動人的笑容始終盪漾在小臉上,雖然有絲巾掩面,但從那彎彎的眉眼,便可看出絲巾下帶笑的臉頰。清雅如同夏日荷花, 腰肢倩倩,風姿萬千。
只見她隨著姐姐的箏音嫵媚動人的旋轉著, 連裙襬都盪漾成一朵風中芙蕖, 那長長的黑髮在風中凌亂 ,美得讓人疑是嫦娥仙子, 曲末似轉身射燕的動作,最是攝人心魂的是最後那一刻,絲巾不甚滑落,臉上回眸一笑,傾人傾城,一曲結束,站起身來微喘,用手拂過耳邊的髮絲。
而後同姐姐楊楚娟一起向皇上行禮,眾人這才回過神來。
依舊是震撼,與眾人的掌聲。
“箏音悅耳,舞姿卓絕,你們姐妹二人配合的是好生默契。”貴妃娘娘讚賞道,身後幾個妃子也一一附和著。
“謝謝娘娘誇獎。”姐妹二人異口同聲,許是剛剛一曲一舞,晚春之際,額上還沁了絲絲細汗,臉頰微紅,俯身行禮。
待姐妹二人回了坐席,在男子一席上,竟還有人當即作了詩以示讚歎。
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
……
接下來的場景,無疑不是這家小姐翩翩起舞,便是那家小姐吹奏彈唱,見多之後,景兮也失了興致。
倒是最後之際,也有男子上前表演,有的舞劍,有的吹簫,一時之間,宴會的氣氛也至高潮。
就在景兮無聊到想偷偷溜走時,卻見二皇子蕭以和獻言,想上臺作賦,道是讓皇帝知曉他近來在學士閣取得的進步。
皇上聽聞,也樂得應允,待二皇子現場做了一篇賦之後,才藝展示也到達尾聲。
貴妃娘娘見自己皇兒得了他父皇的誇獎這般高興的模樣,也沒有怪罪他的上場,而是看著兒子目露欣慰,一時間眼裡倒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冷漠。
“白芷,去將本宮近日新得的那柄玉如意和那對彩色珊瑚拿來。”
身後的心腹白芷得令,輕聲應喏便轉身去將娘娘吩咐的東西取來。
片刻之後,只見白芷端來玉如意與彩色珊瑚,呈現在眾人眼前。
“雲芳姑娘,與方才合奏的楊府姐妹上前。”
貴妃開口,一手放下酒樽,手指上戴著雕金鏤空的指甲套,食指戴著一個鑲嵌著祖母綠翡翠的金戒指,伸手朝前示意。
“娘娘。”被點名的三人立即起身上前行禮。
三位小姐看起來落落大方,端正純良。
“適才本宮說的彩頭便是這玉如意與珊瑚。”那貴妃又道,“這玉如意嘛,便賞與李雲芳,至於你姐妹二人,這對彩色珊瑚恰好一人一隻。如何?”
“謝娘娘賞賜!”三人哪還有異議?見狀立即行禮謝恩,內心笑開了花。
“嗯。”早已看出答案的貴妃只是淡淡地嗯了一聲,隨後擺擺手,示意白芷將東西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