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小姐剛才說的崇吾之山,其實正是《山海經》裡所記載的《西次三經》內的一個地點。”
“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窯之澤,西望帝之搏獸之丘,東望䗡淵。”
“而西次三經裡,首座山便是崇吾山,而最後一座山是翼望山。總共有記載二十三座山,距離為六千七百四十四里。”
“記載中這些山的山神都是以羊身人面的形象出現,而人們祭祀這些山神的方法則是,將一塊吉玉埋在地下,以稷米作為祀神的精米使用。”
我說到這兒,就看到蘇安瑩和旁邊的一個黑色嚮導對視了一眼。
然後蘇安瑩的臉上出現了一些期待。
很顯然她們覺得我應該能解答她的難題。
看著我只是稍稍出手,就是滿滿的風頭。所以,我又給介紹起了崑崙之丘。
“所謂崑崙之丘,是在西南四百里處,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是神也,司天下九部及帝之囿時。”
我說到這兒有些上頭。
但卻被撓著腦袋的解傳波伸手攔下:“我說,老張你能不能說些我們聽得懂的?什麼之乎者也的?”
我吸了口氣,瞥了一眼蘇安瑩,見她也是皺眉。
這才明白過來。
對於解傳波這種土生土長的國人來說,對老祖宗的文化都表現的這麼詫異。
那這個澳洲長大的蘇安瑩,那肯定更是晦澀難懂了。
於是也就清了清嗓子,道出緣由。
“意思是,蘇大小姐您要找的西王母,她根本就不住在崑崙之丘!”
我這話一出,讓蘇安瑩的臉色立刻變得凝固起來。
她連忙靠近我跟前,然後捧著手裡那張,從金毛筆筆桿裡發現的線索,指著就像我問道。
一邊問,一邊眉毛還皺的不能再皺。
“可是,這上面明明寫的清楚。那批尋寶人找到了線索,往崑崙山的方向出發。”
“他們已經確定西王母就是住在崑崙山上,只是不確定到底存在於哪個時空之中。”
“而如今我們已經確定了西王母處於哪個時空,可是這崑崙...我找不到還有第二座崑崙。”
我看著這丫頭著急的模樣,也咧嘴笑了笑。
《山海經》之中出現崑崙的地方並不在少處,但是真正崑崙和神話中的崑崙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的。
前者是地理,後者則更像是一種象徵。
“蘇大小姐,崑崙可一直以來都不是某座山,而是一整條山脈。”
“古人和現代人往往把崑崙山之中最有靈氣或者最接近神的地方,稱之為崑崙。”
“而《山海經》之中,神明眾多,所以對此也有了一些細分。”
“所謂丘的意思,在現代詞典裡的解釋是小山或者土堆,又或者是以田埂作為隔成的水田,一塊就被稱之為一丘,所以也有了成語一丘之貉。”
“而對於山丘的解釋就更有意思了,說是陸地表面的一種地形地貌,形態起伏不大,坡度較緩。”
“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兩百米呢。”
我利用古書和現代科學,給她做出了簡單的解釋,這就讓蘇安瑩更加疑惑了。
同時眼中還寫出了一些不相信。
於是我繼續翻找我的古書,一指其中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