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錢曉東似乎想要說些什麼,結果一下子讓蔣志立伸手製止了。
“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我和海燕都不想欠你這個人情,要不以後大家作為朋友的關係都變味了。”蔣志立搖了搖頭道。“我和海燕都已經商量好了,打算趁著暑假兼職打工,儘量給家裡減輕點負擔,至少未來一年的生活費我不想讓家裡出了。”
“行吧,那我就不勸你了。”
錢曉東聳了聳肩不再提這個話題。
事實上學校是一個最能打破階級隔離的地方,愈是好的大學愈是如此,所以名校間的同學情誼往往要比普通學校都要濃厚,因為這些出自名校的同學相較於普通人更容易獲得一個優質的平臺,只要不是太孤僻的人,彼此都能在未來的事業上互相幫助,互相提攜。
這樣的人脈在社會里無疑是寶貴的。
人都是現實的,尤其是在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更為甚之。
社會是有階級的,離開學校這個小圈子,有些人註定與會你越走越遠,倘若不趁著在學校的機會建立廣闊的人脈關係,未來遲早都會有後悔的時候。
鷹國有位著名資本家曾說過,專業知識在一個人的成功只佔15%,其餘的85%是靠人脈關係。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社會,在大學裡,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就是與人相處的能力,成功要靠智商和情商兩點,甚至有的時候高情商更容易成功,而大學就是培養情商和與人相處能力的第一步,試想一下,大學裡的朋友在畢業後會在各個領域和地點發展,如果人脈足夠廣闊,何談找不到解決事情與麻煩的人?
而我國目前國情恰恰是一個人情社會。
蔣志立珍惜錢曉東這個朋友,他不想因為這點人情而影響了彼此的朋友關係,相反,他表現出來的自強自立才更能獲得對方的尊重。
大學裡總有些人是不顯山不露水的,等到畢業多年後才令人大吃一驚。
在蔣志立眼裡,錢曉東便是這樣一個人,而且是一個非常值得深交的朋友。
孟凡飛不提,彼此根本不是一路人,經過上次的矛盾以後,蔣志立算是徹底認清了他的為人,儘管表面上大家還是朋友,但畢業後有很大可能不會再聯絡。
至於陳平——
他不光在舍友眼裡是一個謎,在學校老師同學間都是如此,因為誰都無法預料他的未來,哪怕他未來看破紅塵出家為僧大夥都不覺得奇怪。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杆秤,每個人都不是傻子,更別說名校這種彙集了無數人才的地方。
蔣志立如此,孟凡飛與錢曉東也是一樣的。
很多東西嘴上不說,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怎麼回事。
這次暑假旅遊計劃,錢曉東沒有邀請孟凡飛,他可沒缺心眼到邀請一個單身漢來當電燈泡,換作是誰都不自在,如果他有女朋友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這時候。
剛從圖書館回來的陳安恰巧推門而入。
“陳平!來來來,和你說個事!”
錢曉東一看見他,雙眼瞬間放光,連忙找他招手道。
“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