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想與社會脫節的話,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通常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性格很容易變得孤僻,寡言少語,不善與人相處,甚者會患上嚴重的自閉症,而一份工作則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良藥,偏偏大多數逃避現實的人都不肯邁出這一步,依然會選擇沉浸在虛擬的精神網路世界裡。
陳安的朋友不多,單位同事不少。
可朋友們在步入社會工作或者結婚以後,生活的重心都轉移到了家庭方面,彼此都很少有時間相聚,不像是以往學生時期的寒暑假,又或者剛步入社會工作的那段時間,每到下班與週末休息時間都會吃個宵夜,喝個小酒,唱個小曲;如今等你有時間,朋友卻沒有,而朋友有時間,你卻忙碌工作,一旦交流日益減少,關係都會慢慢淡薄。
偶爾夜深人靜輾轉難眠,胡思亂想懷念過往,突然會發現,原來你的青春早已不再。
朝夕相處的單位同事逐漸變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雖然你會有三兩個關係密切的同事,可關係再好都很少發展成真正的朋友,尤其在中小型的私企與工廠,如果工作久了,你會認識來來往往一輪又一輪的同事,或許你曾經和某個同事關係很好,等到對方辭職離開,彼此便很難再像原來一樣熟稔,久而久之關係自然會陌生斷掉。
儘管政府單位不像是私人企業,有正式編制的人員離職率低到髮指,可政府單位注重組織紀律,工作氛圍遠不如私企輕鬆活躍,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人會迅速變得成熟沉重,人際交往都不再純粹。而且單位內的員工普遍年齡較大,新來的年輕員工很少與其有共同話題,除了工作內容外,大多都只是聊聊周邊生活的八卦瑣碎與近期相關的有趣新聞,很難像朋友深入談心。
陳安在單位同事領導眼裡是一個訥言敏行穩重務實的人,工作上基本挑不出什麼毛病,在當今浮躁的社會,很少有年輕人具備他這樣的素養品行,有時候領導都會調笑說他像個退休的老幹部似的,不少上了年紀的同事阿姨都經常像父母般熱情地給他介紹物件,可惜最終都讓陳安婉言謝絕。
當一個人無慾無求的時候要麼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要麼是參悟世間真諦的聖人神佛,而陳安不是行屍走肉,同樣不是聖人神佛,其實,他和很多人一樣都是一個迷茫的凡人。
有人對愛情迷茫,有人對工作迷茫,有人對未來迷茫。
迷茫分很多種,陳安迷茫的僅僅是人生。
人的本性是什麼?在《天生殺人狂》這部電影裡,陳安看過一個分析影評裡面講道,人性的本能是權力慾望,是攻擊性,是性,是一切天生的,是一切文明社會壓抑的衝動。這段話直接採取了荀子人性本惡的說法。
同樣是死亡,人類的獨特性又在哪裡?
從古至今,性本惡與性本善都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辯論難題,每個人堅信的觀點不同,答案自然不同。
當殺人不再成為心理負擔,人類會指責殺人者為反人類反社會的邪惡魔王,如果是上帝清洗了人類,上帝的信徒會認為上帝沒有錯,錯的只會是人類,因為人間又汙穢了,上帝的清洗是正確的。
如果換成惡魔清洗人類,人類卻會異口同聲地堅決聲討惡魔的罪行。
同樣是清洗人類,為何上帝是對的,惡魔是錯的?
其實類似的問題有很多,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研究這些問題是沒有意義,唯有統治者才需要知道這些問題,為此才能更好的便於統治。
社會上一些人總會站在高高在上角度視底層民眾為愚民,但他們在統治者眼裡又何嘗不是自以為是的愚民?歸根究底彼此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如果逃脫不出社會文明構建的框架,如果無法成為制定框架的主人,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即便是具備打破框架能力的陳安都安分守己在內,因為他太明白打破框架的後果。
舉世皆敵,再無容身之所。
這便是規則的力量。
而身處於穿梭時空的位面,他便沒有了太多的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