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隆冬下起了小雨。
白榆其實上輩子去過兩次英國倫敦,但仔細來說,兩座城市的風貌還是不同的。
第一次去倫敦,是小時候隨著家裡人一起去,那時候的倫敦籠罩在白霧之中,人們行跡匆匆,帶著口罩,空氣質量委實不算多好,也符合‘霧都’這一刻板印象。
事實上,倫敦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汙染原因,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內,環境都相當糟糕,空氣汙染尤其嚴重,只是後來逐漸工業退潮、資本外遷變成純粹的離岸金融中心後,空氣質量才好起來。
他第二次去倫敦,是二十五歲的時候……因為時差、工作效率、英國日常罷工、節日等緣故,本來一份著急的簽字檔案需要拖上足足一週的時間,他不得不和上司飛了一趟倫敦。
那時候見識到的倫敦又是另一派景象了,和刻板印象不同,一度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進入了印度。
扒手數量之多令人咋舌,上司的手機放在外口袋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直接消失不見;地鐵票價貴的離譜,座位上髒出了包漿;滿大街的腳踏車至少上三道鎖;路上還有人搶劫羽絨服;最離譜的是一些公示牌上直接提示著廣大市民們,小偷小竊之類的案件,警察局一概不管;在路上走著就遇到了三隻罷工隊伍,分別來自不同的工會。
看的人是頭皮發麻。
也是第二次的倫敦之行,讓白榆徹底摔碎了從《意林》《讀者》上從小建立起來的外國月亮更圓的濾鏡。
哪怕是穿越後,心頭對這些西方國度的看待也總是帶著幾分過去的刻板印象。
隆冬的商業,不如羅馬那麼繁榮,但相對來說,生活水平也算過得去。
只要是為貴族們工作的人,大多能拿到一份體面的收入養活家人。
而真正的底層民眾,在這裡也是看不到的,他們通常一輩子都留在城鎮鄉下的地區。
生活在市區的隆冬首都市民們,看得出也算是富有。
“大抵是十九世紀初的水平吧……”
白榆自言自語了一句,那是一個老牌帝國主義正在全球圈地的時代,火藥味十足。
“你在說什麼?”
雨霧濛濛的街道上,雨傘下緊隨著的是梅露西娜,兩人打著一把傘,正在閒逛著。
來了隆冬後,其實沒什麼要緊事可做,拜訪皇室也不用急於一時半刻,只能等待皇室的主動接見。
這對梅露西娜來說,算是一次悠閒的度假,能牽著最愛的弟弟的手,就這麼一路漫步到世界盡頭也不錯。
只是……
偏偏身邊多了一隻電燈泡。
佩姬自然也跟上了,她換上了學生時代的衣著打扮,看上去年輕又靚麗。
兩人是未婚夫妻,梅露西娜不高興也不能把人趕走,她只能說話去吸引白榆的注意力,提及到一些隆冬首都有名的街景,又說起一些很有名的老店鋪,她其實一早就想在隆冬的老西裝鋪子裡給白榆定製一套西裝,但對方的預約已經排到了半年後。
“這家店的手藝店鋪是真的很好……”她正說著話時,瞥見街道另一端,佩姬頂著雨水跑了回來。
都沒注意到她什麼時候離開的。
佩姬拿出藏在披肩下的東西,獻寶似得拿了出來:“剛剛出爐的可頌,嘗一嘗?”
白榆也不客氣,拿了一個麵包,想了想後遞給了梅露西娜。
雪莉姐剛剛接住,就看到佩姬主動拿出一個麵包,撕成兩半,將一半遞給了白榆。
“怎麼樣?”
“味道不錯,都想帶幾個回去了。”
“那可不,是我自己發現的寶藏小店呢。”
兩人躲在雨傘下,捧著熱氣騰騰的麵包,一人吃著一半,臉上洋溢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