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也覺得,讓陸離調兵北上是個好主意,伸手敲了一下玉磬,認可了這個建議。
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硬是吵了三天,才拿出方案來。
於是……陸離接到了率軍北上,抵禦韃靼入侵的軍令。
看到這封軍令,陸離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大部隊行軍,從松江府到大同,需要很長的時間。
朝中一拍腦袋決定的軍令,就不考慮等到大軍抵達大同,韃靼都已經打完收工了麼?
隨同軍令一起下來的,還有大同邊關的告急文書。陸離看到韃靼騎兵的數量,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二十萬韃靼騎兵,這就不好打了。
光憑金山衛這五千人馬,肯定是打不過二十萬韃靼騎兵的。
所以……那些剛剛完成三個月軍訓,初步具備戰鬥力的新兵,也必須上陣了。
陸離把金山衛、寶山衛和崑山衛三個衛所,共計一萬五千士兵,全部帶了出去,只留下松江守備部隊和松江水師部隊,守衛老巢。
大冬天打仗,物資準備反而是更重要的。
好在陸離的軍服設計中,已經包含了冬裝。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冬裝都是用雞鴨鵝的羽毛,弄出來的羽絨服。
你說紡織密度不夠,羽絨服會掉毛?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布料內層刷一層薄薄的魚膠,都可以防水了,還掉什麼毛?
羽絨服,大頭皮鞋,棉帽,手套,裝備了全套防寒衣物的一萬五千大軍,舉起鮮紅的日月大旗,浩浩蕩蕩的朝北方進發。
身後跟著一支龐大的車隊。除了火炮、彈藥,等軍需物資之外,還有數量龐大的軍糧。
集合部隊,準備物資的同時,陸離還在考慮怎麼快速趕到大同的方案。
如果走陸路,現在是年底,到處是冰天雪地。冒著寒風冰雪行軍,難度更大。
走水路?京杭大運河已經結冰了吧?
海運?好像渤海也是會結冰的吧?
這特麼怎麼搞?
一路踏著冰雪行軍幾千裡,趕到大同的時候,至少都是一個多月以後了。
這麼一路冰天雪地趕過去,還不知道會造成多少非戰鬥減員。
搞毛啊!朝中大佬們,能不能先動一下腦子再下命令?
或許在大佬們的眼裡,死傷一些兵丁,多正常個事?完全忽略不計了。
不行!必須想個辦法。
陸路不能走,海路又會遇到渤海結冰……
等等。海路可以走到登州或者威海。然後,既然渤海結冰了,那就滑冰啊!
想到這裡,陸離已經有了主意,連忙下令:“找船!跟蘇松兩府的大家族要船,我要運兵抵達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