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太極,始生兩儀。
兩儀分神,乾坤有義。
陽曰燭照,陰曰幽熒。
仙主道術,神通法理。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陰與陽的奧義抽象至極,包羅甚廣,古往今來無人能盡述。
飽讀詩書的大儒認為陰陽代著“惡”與“善”,妙筆丹青的畫聖認為陰陽代表著“黃”與“玄”,坐禪悟道的佛師認為陰陽代表著“靜”與“動”,對自然之力存敬畏之心的修士認為陰陽代表著“地”與“天”,只知耕田種地的農民認為陰陽代表著“春”與“秋”……
甚至任何相互對立且相互依存的事物皆為陰陽,謂之: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我能把至陽至剛的太武龍雀掌改造成陰陽太武龍雀掌,一樣也能將陰屬性的念力改造成陰陽屬性。”
“兩儀分神法以陰陽兩儀的奧義將人的神識分開,而我則是要將念力分開。”
無論是前世的遺產還是今生奇遇,對姜若琰來說都是有待串起的簾珠,他現在要做的事是以一根線將這些簾珠聯結,編織出一張精美絕倫的簾子,以此達到前無古人的壯舉。
“開始吧。”
意識體的姜若琰懸浮在已然一分為二的水月空間上空,雙手合十,以兩儀分神法的陰陽奧義為參考,又按照自己的方法運轉念力。
留於身體的一絲念力也開始發揮作用,慢慢刺激身體意識以七曜行境天法訣運轉丹田靈氣。丹田的七顆武道星辰,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辰星五顆五行星辰分別佔據五個方位,連成一個正五邊形,圍著處於中心的太陰星和太陽星運轉。中央的太陰星和太陽星則相互吸引,以均勻的二體運動開始旋轉起來。
水月空間上空,意識體的姜若琰有所感應,意念行功,念力極速催動,水月空間的兩片水域則開始模仿太陰星和太陽星的均勻二體運動,如同兩個相互環繞的雙星系統。
姜若琰眉心天目下的念力空間翻天覆地,海呼浪嘯,腦海裡一片轟鳴,意識體形態的他都快要被這股痛感擊散。
姜若琰的眉心天目穴位置生出一輪圓月,不,現在應該是兩輪半月,因為圓月的中間有一條極為細小的縫隙。兩輪半月乎明乎暗,他的臉上則露痛苦之色。
“若他真能成功,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已經超越了那些被尊為聖人的上古先賢。”
一旁觀視的姜小元,它在唸力方面有極高的造詣,但是它卻插不上手,它幫不了姜若琰。因為姜若琰現在處於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念力開始分為一陰一陽,陰陽兩儀正趨於平衡,它一但出手可能便是打破了這種平衡,結果會讓姜若琰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繼承前世的遺產,今生又有種種奇遇,姜若琰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現在,考驗的只有他的耐力,若能支撐到最後,那或許便是超越古人,若不能,迎接他的可能也就是走火入魔,像歷史上那些失敗者一樣。
意識體的姜若琰如同主宰陰陽的神靈,以強大的意志改造著兩片念力水域。相互環繞的兩片水域不知旋轉了多久,只知姜若琰的腦海已經糊成了一團漿糊,承受著無比巨大的痛苦。陰陽不僅相剋,還有相生……終於,歷時九天九夜,他的努力堅持沒有白費,其中一片水域開始生出陽屬性。
丹田內的太陰星和太陽星以一種玄妙的方式受到感應,像是興奮起來一樣,運轉得更快了。眉心位置的兩輪半月又發生形態變化,一輪半月繼續虧損,化為一輪娥眉月,一輪半月則在收縮中趨於正圓,最終化為一輪圓滿的太陽。
“這小子真的成功了?”
如果說以前的姜小元只把姜若琰當成一個只會一點小聰明的人類小鬼,對他各種不屑,那麼現在它則是真正的被姜若琰的才情所折服。
姜小元歷經上古盛世。那個時代,江山如畫,一時豪傑幾多,什麼樣的上古大能它沒見過?而姜若琰今日之創舉,是那些上古大能在年輕時都未能達到的。
如姜小元猜想的一般,姜若琰已經成功了,此刻,他的眉心天目之下,原本一片寬闊無比的念力空間如今變成了兩片。
一片屬陰,一片浩渺的水域和一輪彎彎的月亮;一片屬陽,一棵偉岸扶桑樹和一輪圓圓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