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死一般的安靜,皇帝和太子四目相對,兩人臉上是相同的激動表情,葉雲揚垂手站在一旁,心裡想的是行不行你倆給句話啊,搞的我心裡挺沒底的。
能當上皇帝和太子的都不是傻子,眼前這對父子更是人精中的人精,經葉雲揚這麼一點撥,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皇帝示意太子坐下,然後用灼熱的目光看著葉雲揚,問:“這個計策你是什麼時候想出來的?”
葉雲揚實話是實說:“剛剛。”
皇帝眼眉一挑:“真的嗎?”
“在陛下面前臣不敢撒謊。”他信誓旦旦的說。
皇帝轉頭對著太子說:“此計甚好,朕聽聞蠻王的兩個兒子都想繼承王位,你爭我奪了好些年,孟霍從沒有明確表達過要把王位傳給誰,他想用這種方法檢驗到底哪個兒子更優秀,豈不知自古以來立儲都是大事,國無儲君會讓很多人生出非分之想,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朕只需要一道聖旨,就能將鐵桶一般的南蠻國一分為三,老子、兒子全是蠻王,兒子不服老子、老子埋怨兒子,繼而大打出手,等他們內耗的差不多,朕再派遣一支精兵便可將他們滅掉。”
太子點頭說:“父皇說得對,此計必能造成南蠻內亂,數年之內無暇騷擾大漢。”
聽二人這麼說,葉雲揚知道自己的計策得到他們的肯定,心裡鬆了一口氣。
皇帝的表情變得很有深意,說:“太子,這個辦法的確很好,不光好在它能對付南蠻,還能用來……”
太子一笑,父子二人齊聲說:“削藩!”
這回輪到葉雲揚瞪大眼睛,父子倆也太聰明瞭吧,這麼快就從對付南蠻轉到了削藩上。南蠻屬於外患,雖然存在了數年之久,但怎麼都比不上藩國眾多這項內憂,皇帝曾不止一次的跟太子說,藩國已經成為帝國最大的毒瘤,如果不抓緊時間削藩的話,大漢早晚會被內憂外患拖垮。
大漢帝國建立之初,四周圍強敵環視,北邊有強悍的遊牧部落戎狄,西面是強大的秦帝國,南面是好戰的蠻人,為了保住得來不易的勝利果實,開國皇帝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裂地封王。
皇帝不僅給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們封王,自己的幾個親生兒子也被封為藩王,諸侯國和藩國的屬地位於戰爭第一線,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略,諸侯王傾盡全力進行抵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漢帝國站穩腳跟,快速具備和大秦分庭抗禮的實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藩屬國眾多的弊病顯露出來,最明顯的就是稅收,很大一部分落進諸侯王的口袋,帝國還得出錢出人來伺候這些傢伙,如果能省下這筆錢補貼為軍費,很可能早就打敗大秦了。
之前的幾任皇帝都有削藩的想法,但是分封制在這裡已經根深蒂固,諸侯王不會主動交出權利,搞不好是要出亂子的,到那時才是真的內憂外患。
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所以每次削藩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到最後不了了之,這件事成為幾代皇帝未完成的遺願。
太子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說:“我們可以分封諸侯王子弟,將他們的兄弟、兒子、侄子甚至是孫子全部封王,將這個國家的城池、土地和兵將分成若干份,每個人給一份,無形之中削弱諸王的實力。一個大國變成若干個小國,等到下一代的時候再分封一次,估計有些諸侯王就已經淪落為村長、鎮長了。”
皇帝補充說:“諸侯王們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封地突然變小導致入不敷出,最多幾十年的時間,他們就會紛紛破產,到那時帝國便可以輕鬆收回這些土地,實現中央集權的宏偉目標。”
葉雲揚後悔了,要是知道這對父子有著近乎妖孽的智力,打死他也不會出這樣的主意,首先他會成為諸侯王共同的敵人,一下多了這麼些仇人,以後的日子肯定不好混;第二,斷絕了自己被裂土封王的可能性,他十七歲就當上十級爵位中第八級的縣公,照這樣的速度用不了幾年有可能被封王呢。
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此刻理解的十分透徹。
父子二人高興了好大一會兒,才注意到獻策的人垂頭喪氣站在一旁,皇帝有些不好意思的收起笑容,說:“安平縣公,你的主意很好,朕很滿意,日後南蠻內亂和削藩功成之日,你就是首功。”
葉雲揚苦笑一下:“臣不敢貪此大功,特別是在削藩這方面,我最多算是拋磚引玉,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完成了計策的改良,功勞是您二位的,跟我沒有任何關係。”
“年輕人如此謙虛很是難得,我大漢帝國能有這樣的人才,真乃幸事啊。”皇帝由衷的說。
太子豎起大拇指:“沒錯。”
這時,外面的太監用不男不女的聲音喊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雨蒔小郡主求見。”
“準。”皇帝回應一聲,什麼女眷、皇子不得入御書房的規定,對劉雨蒔統統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