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的時候,蔣欣是班裡的英語課代表,英語成績在學校裡面也算是數一數二的,相比較而言,語文歷史就不如英語成績出色。
所有的人,都認為,高考的時候,蔣欣一定會選外語類的學校,選外語專業。
班裡的語文課代表羅曼琳,和蔣欣是從高一時候就非常要好的朋友,只有羅曼琳知道蔣欣的小心思。
利用語文課代表的身份,羅曼琳經常把錢爾康的作文拿出來給蔣欣看。
其實在高中的時候,錢爾康就偶爾會給報刊或者雜誌社投稿,但是這些班裡面的人都是一無所知的。
班上的人,除了知道錢爾康的作文寫得不錯,語文老師偶爾會拿出來當範文念一念,就只知道,錢爾康是一個家境不太好,很沉默寡言的男生。
再加上錢爾康不怎麼跟同學交流,久而久之,錢爾康在學校裡面也沒有什麼朋友。
畢竟那個時候的錢爾康,有太多事情要在意,除了學習之外,錢爾康還要找時間打工,家裡的日子過得緊巴巴,都不知道能不能上個大學。
好在快高三的時候,錢爾康遇到了宋湘冉,宋湘冉給錢贊助了錢爾康,才讓錢爾康好安心地備戰高考。
所以對於宋湘冉,錢爾康既是感激又是欣賞,年少時的錢爾康,卻把這誤認為了喜歡。
只不過後來,錢爾康才明白,這世界上,喜歡有很多種。
高中的時候,蔣欣也不是那種喜歡說話的人,用老師的話來說,蔣欣這孩子就是喜歡低頭默默做事,特別腳踏實地的那種人。所以高中的時候,老師倒還挺喜歡蔣欣的。
那個時候,沒有人會把蔣欣跟錢爾康想到一塊去,畢竟兩個人的座位,高中三年,好像也就只是高一的時候,兩個人同桌過一次,除此之外,都隔得十萬八千里遠。
不過就那一次同桌的時候,除了兩位當事人,誰也不知道。
本來大家就基本都是豐市本地人,成績好些的,會考上豐市大學,也並不奇怪。
即便蔣欣跟錢爾康考到同一所大學,也依然沒有人會把他們兩個人聯想到一塊去。
所有人都以為,蔣欣是考到豐市大學的外語系去了。
豐市大學的外語系沒有豐市大學的文學系發展得好,但是也不算太差的,所以大家聊起來高中當年的英語課代表去了豐市大學的外語系,都以為她是高考發揮失常。
其實不然,為了考上豐市大學的外語系,蔣欣可是發憤圖強,最後還算發揮超常,才勉勉強強進了豐市大學的文學系。
幾年以後,同學聚會,當眾人發現蔣欣是考進了豐市大學的文學系,都大吃一驚。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高一的時候,蔣欣和錢爾康做了半年的同桌。
兩個都不愛說話,存在感不高的人,坐到一起,也從來沒有人問津。
除了坐在蔣欣身後的羅曼琳。
其他人不知道,但是蔣欣知道,錢爾康是一個特別細心且溫柔的男孩子。
雖然錢爾康平日裡看著是不苟言笑,但每當蔣欣需要什麼幫助的時候,錢爾康都義無反顧地去幫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