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遇武藝既高,他跟施琅殺了半天終究敵不住施琅,但是這麼遠的距離蘇沫爾一抖手,施琅的寶劍落明,這是什麼暗器如此厲害?在場的成千上萬名軍將,很多都沒看清楚,全都愕然。
這些在大沽口訓練的萬名水師,當然不知道蘇茉兒的底細,剛才這些女營在水中大顯身手,他們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有些甚至感到汗顏,同樣的水師,他們竟然不如女人,現在又見到蘇茉爾的身手,更是覺得有些深藏不露,看看來監國大人的身邊真是藏龍臥虎,個個高手。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強將手下無弱兵!
這些軍將不由得對他們的監國大人,又平添了幾分敬畏之心。
施琅被抓了俘虜之後,他手下的16000名水師,很快也就煙消雲散了,主將被抓群龍無首,這16000多人大概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死傷的,一部分是投降了,一部分是見勢不妙,跳到江裡潛逃了。
但是他們的下場負隅頑抗的下場相同,因為這四周大片的水域都是明軍水師,大小100多艘艦船已經把這裡包圍了。跳到水裡的南軍兵將只要露出腦袋,不是被亂槍打死,就長槍被穿了蛤蟆或被弓箭射死江中,或者是重新被抓到岸上,還有的淹死在內江中,總之無一倖免。
這一場水戰同樣也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從林毅的艦隊一走一過,摧毀了岸上的幾座炮臺之後,到殲滅了這16000多人,前後不到兩個時辰,俘虜了包括施琅在內的9000餘眾,又繳獲了包括殘艦在內的近百艘戰艦。
這些殘艦就像傷兵號一樣,有的經過修復之後,還可以服役,有的就沒有修復的價值了,但是可以用他們的材質,修復其他的艦船。
現在施琅被帶上了揚威號鉅艦上來見林毅,施琅橫目立眉拒不投降,立而不跪,只求一死。
“哈哈,”林毅一笑,“你想死?本大人偏不讓你死,我大明現在兵精糧足,養你一個白吃還是養得起的,來呀把他給我押下去!”
有人答應一聲,把施琅給帶下去了。
全殲了施琅的水師之後,林毅兵分兩路,一部分留下打掃戰場,看押俘虜,處理戰後事宜,一部分上岸另有公派。揚威號靠岸,上門的3000兵將,都穿上南軍的衣服,從俘虜的南軍兵將之中,找了幾個願意戴罪立功的。陳明遇負責帶隊,這3000兵將化裝成南軍,上岸之後直奔江陰縣城而來……
江陰就是後世的江陰市,在明朝的時候他還是個縣城,隸屬於常州府管轄。但別看是個縣城,這是江防要塞,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明朝初期,江陰就設了江陰衛,到了明朝中期倭寇盛行,為了防止倭寇的侵擾在這裡增設了十幾座炮臺。
只是到了明朝末期,政治動盪,內憂外患,朝廷腐敗無能,黨爭不斷,貪官汙吏橫行霸道,加上天災人禍,江陰衛所疏於治理,十幾座炮臺有很多年久失修都荒廢了。
因此鄭家水師的到來,才一舉拿下了江陰縣。江陰三公得到林林毅的重用之後,到南京履職服命,登臺拜帥,然後率兵駐守鎮江,雙方在鎮江對峙了一年有餘,林毅從西南班師,馬不停蹄親征長江,現在江陰三公終於從鎮江要打回老家了。
連同鎮江的守軍,加上林毅帶來的2萬人馬,閻應元,馮厚敦,王建,東勝,張華。他們兵合一處,共8萬之眾。配合林毅的水師艦隊,進攻江岸上的南軍兵將。
林毅與施琅在江中大戰的時候,岸上的8萬明軍也對江陰縣城發動了攻擊。
鎮守江陰縣的南軍統帥是副將鄭彩,以及他的兄弟鄭聯。
鄭彩是鄭芝龍的從子,早年跟隨鄭芝龍下海經商,後來歸順了崇禎皇上,他跟鄭芝龍的三弟鄭鴻逵一道在鎮江為官,鄭鴻逵是總兵,鄭彩官至副總兵,他的弟弟鄭聯則是遊擊大統領。
崇禎皇上上吊之後,鄭芝龍連崇禎皇上都不服,怎麼能夠服氣林毅監國?因此他宣佈自立為王,廢除了崇禎皇上給他加封的寧南伯,接著又稱帝了,建立了大南政權,京師就是福建,跟大明朝徹底決裂。
鄭鴻逵、鄭彩和鄭聯都是鄭氏家族中的風雲人物。也都被鄭芝龍招回,謀求天下大業。這一次他們哥倆作為鄭家水師的大將,也跟隨著施琅打到了長江流域。
現在他們兄弟二人奉施琅之命,帶著2萬多人駐守江陰縣,修築城防,加強防禦工事,阻擊明軍。
明軍到了江陰,鄭彩和鄭聯按照施琅的命令堅守不戰,明軍集中兵力猛攻城池。
但是江陰小城修得固若金湯,城高池深,而且上面有2萬鄭家軍防守。再加上城外還有大小十幾座堡壘。這些堡壘都是石頭砌成,非常堅固,裡面能容200人、300人、500人不等。堡上有射擊孔,開戰時他們開啟射孫外射箭,有的裡面還裝有火槍和火炮,火力相當強大,這些堅固的堡壘與江陰縣的城防互為犄角之勢。
這一招果然管用,明軍攻了數次,終究沒有拿下來江陰縣城,甚至對這樣的堡壘也沒有辦法,明軍傷亡了數千人。
閻應元一看,硬功也不是辦法。隨後與馮厚敦,王建,東勝,張華等將領商議之後,決定調取紅衣大炮。先拔去城外的堡壘,然後再攻這座堅城,就比較容易了。
紅衣大炮還沒有運到,他們便接到了林毅秘令,讓他們佯攻,他們知道大人有妙計,於是按令而行。
鄭彩和鄭聯看到明軍攻了這麼多次傷兵損將,終究對他們這座城池和城堡束手無策,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