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英和李巖帶著眾將出城接出幾里地,有很多將領都是第一次見林毅。像什麼左良玉、高傑、劉良佐、李成棟等。
現在林毅的名望是一個雷天下響,或者用如日在天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個傳奇的如神級存在的大人物者,多如牛毛,當然也包括左良玉,高傑,劉良佐,李成棟,許定國,等等,這些明朝末期的歷史風雲人物。
高桂英和李巖帶著他們跟大順軍作戰也一兩年了。
這十幾萬人馬當中,當然不乏與林毅打交道者。
其中之一就有山東軍閥劉澤清。這期間劉澤清跟高傑、左良玉、劉良佐等,不止一次說過自己與林毅的傳奇故事,更多的是他跟林毅之間的傳奇恩怨,當然他只講褒義方面的,只講對他有利方面的,那些丟人現眼的,要麼是避而不談,要麼是經過加工改編,變成了有利於他的,然後才講。
劉澤清當然見過林毅,那還是在均州、鄖陽作戰的時候,當時崇禎皇帝還健在,最流行的政策就是兵部尚書楊嗣昌的4正6隅10面張網計策,集中全部大明的兵馬,打算把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流賊一網打盡。在這樣的背景下,林毅和劉澤清都帶著本部兵馬行動了。
當時劉澤清和林毅都是總兵官,兩個人在職級上平起平坐,甚至劉澤清這個總兵官,因為資格老閱歷深,還比林毅這個密雲總兵官高出半頭,影響也要大出好多。
在鄖陽一帶,林毅剛剛剿滅了巨匪羅汝才,聲威大震,那個時候就跟這個劉澤清碰面了。
當時的劉澤清倚老賣老,根本不服他眼中的這個初出茅廬之輩,當時還有另幾家總兵官在內,當然不乏有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煽風點火之輩,劉澤清嫉妒林毅的赫赫戰功,想耍無賴,爭搶戰果,越過白水河向林毅的兵馬進攻。
結果林毅手下的兵將,根本不聽他這一套,像什麼二虎,王琦,東勝,全都是說打就揍的主。
結果雙方衝突,死傷了不少人,兩個總兵官都有幾萬大軍,陳兵白水河畔,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
由於那幾家總兵官的調停,劉澤清擺下鴻門宴,林毅如約赴宴,不但把劉澤清給撐了個蛋朝上,還把他的猴兒給宰了。
後來兩個總兵官的官司打到了兵部楊世昌那裡,劉澤清認為成竹在胸的楊世昌竟然也評了個劉澤成無理,那一仗劉澤清損兵折將,還丟盡了臉面,也恨透了林毅。
但是後來大勢所驅,劉澤清終於沒有辦法,他不得不歸附於林毅麾下聽用。
因此相比較而言,他對林毅的印象是最深不過。
在酒席宴前同桌搏命,誰能比得過這樣的印象和奇遇?
因此崇禎皇上上吊之後,林毅成了大名的監國,大權在握。就連太子朱慈烺都退避三舍,主動讓位給林毅,其他的像什麼內閣大臣、內廷太監、軍閥大佬、封疆大吏等,也只能是隨波逐流了。
他們這些人歸附林毅之後,按照林毅的命令都在高桂英和李巖麾下聽用,一致對付張獻忠的大西軍。
這期間劉澤清就把自己當年與林毅的過節作為炫耀的資本,誇誇其談,向左良玉,劉良佐,高傑,李成棟,許定國等,把當年的事情添油加醋,說的是眉飛色舞,吐沫星子亂飛,以此來撈取眾將仰慕的資本。
當然劉澤清也會吹牛逼,該誇大的誇大,該縮小的縮小,為了突出自己,也為了突出林毅,這一段經歷說的是險象環生,有驚有險,傳奇的簡直可以寫一部小說了。
這些軍中大佬聽了之後,有讚歎的,有羨慕的,他有懷疑的,什麼表情的都有。
“真有這麼神奇,林毅真有這麼牛逼?”
但是他們共同的心思就是什麼時候能見到林毅本人,成了他們共同的願望。
但是今天總算是見到真人了。果然是一表人才,器宇宣昂!
高桂英和李巖等人跪倒給林毅見禮,林毅讓他們免禮,寒暄之後如眾星捧月一般把林毅接進了成都。
成都也稱得上是千年古城了,人文薈萃,無論是前生還是今世,林毅都沒有到過這裡。
今天是第一次,厚重的城牆,古樸的建築,底部長著青綠色苔蘚的城牆磚石,處處透著歷史沉澱。
入城以後,城中的老百姓也得著信兒了。現在這一帶由於戰亂,老百姓銳減,有的躲避戰亂跑進了深山老林,有的背井離鄉到他鄉投親靠友去了,有的是躲到城中去了。
聽說監國大人親自駕臨,誰都想開開眼。
但是城中的大街小巷全都是明朝的軍隊,這些老百姓只有躲在自己的家裡,有的扒牆頭,有的上樹,有的透過門縫和臨街窗戶,暗中打量這位叱吒風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人物。
還有的膽大的,為了看得眼,又怕被明軍發現定他們個偷窺行刺罪,偷偷的爬到了房坡上,屏住呼吸,悄悄地觀看。
大街上成群結隊的兵將,整整齊齊,一個個盔明甲亮,精神抖擻。
當他們看到騎著黃驃馬全副武裝的林毅,包括那些沒有見過林毅的兵將,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
緊接著就是驚歎:此人此刀此馬,簡直是無與倫比!
接著林毅帶來的10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了城中。
林毅帶來的這10萬人馬論裝備,絕對稱得上精良,高桂英手下的人馬還有左良玉、黃得功、高傑這些舊軍閥,他們的這些裝備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