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是李自成的重兵駐防區,也是北上京南大門的門戶,李自成在這裡住了5萬人馬,帶隊的主將正是他手下的大將、也是他的小舅子高一功。
在明代,高碑店屬於北平府,且這裡地勢均為平原,地形談不上覆雜,但是這裡的位置卻相當重要。如果佔領了高碑店,下一站就是燕京的南直門,就等於開啟了燕京的南大門。
因此高一功在這裡駐軍5萬,值得一提的是高一功並不單單是李自成的妻弟,更重要的是此人善守,高一功出身武術世家,有一身的好武藝,這些年跟隨李自成轉戰沙場,無論是跟她姐姐高桂英在一起保護女營,還是跟李自成在一起衝鋒陷陣,高一功都能夠獨當一面。
尤其擅長防守,因此這次,李自成派他鎮守高碑店,因為李自成知道,要想讓林毅投降不那麼容易,屢屢在人家面前吃敗仗,還讓人家投降你,這有些說不過去啊,打硬仗是免不了的。
高一功領命之後,帶著大順軍到這裡視察地形,修築防禦工事,更重要的是,這裡部下了100門紅衣大炮。
在明朝末年,紅衣大炮無疑就是當時的導彈。
現在李自成的人馬也擁有很多門紅衣大炮,這些當然他是從官軍手中繳獲的。他打下南陽,攻佔洛陽,後來又佔領了整個陝西,現在出陝西,戰山西,又攻下了北上京。
李自成的人馬沒少打勝仗,所得的戰利品堆積如山,其中當然包括數百門紅衣大炮和彈藥。
現在大明朝的紅衣大炮相當多,別看是冷兵器時代,因為連年的戰爭,不管是明軍還是韃子,都在競相生產這種殺人的尖端武器。
明朝雖然國力虧空,國庫入不敷出,但是朝廷在這方面還是捨得花錢投入的,原因是韃子現在也有能力生產紅衣大炮了。
儘管韃子生產的紅衣大炮都是仿製大明的,但是其威力一點兒也不次於大明的紅夷大炮。
這主要是因為孔有德、耿仲明投降了韃子,他們帶去的隊伍裡當中有一大批紅衣大炮。滿清韃子得到了這一大批紅衣大炮之後,不只是使用,還開始仿製,早在30年代他們就仿製生產出了第一臺紅夷大炮,現在滿清韃子的這種技術已經成熟,他們已經生產出幾百門屬於他們自己的紅衣大炮。
大、小淩河之戰,以及後來的松錦會戰,滿清韃子的紅衣大炮,充分施展的威力,大明軍隊吃了大虧。
因為明軍一直以炮火優勢壓倒對方,而滿清韃子的優勢在於八旗鐵騎,明軍天真的認為,只要不與他們野戰,只要憑險城,憑炮火,憑藉這些優勢,一定能夠打敗滿清韃子。
但是雙方真正一交戰的時候,他們傻眼了,韃子的大炮轟鳴起來,明軍的炮火優勢早已不在,雙方這方面是均衡的。明軍喪失了炮火優勢,野戰又不行,不打敗仗等什麼呢?
因此這兩年來崇禎皇帝了緊褲腰帶,想盡一切辦法生產紅衣大炮,就像與滿清韃子開展軍備競賽一樣,大明的紅夷大炮數量驟增。
崇禎皇上不傻,知道關外的滿清韃子,那是彈丸之地的小邦,他們的生產資料如鐵器、火藥主要來自於關內貿易。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只要大明朝生產出絕對優勢的紅衣大炮,數量能夠壓倒滿清韃子,大明朝還是能夠保戰爭優勢的。就算是保不住,拖也能把他們拖垮。
因此這幾年,崇禎皇帝又是帶頭搞捐贈,又是加重賦稅和徭役,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收入,擴大投入,加緊生產紅衣大炮,因此大明軍中的紅衣大炮急劇增加。
但是這對李自成是有利的,雖然李自成沒有力量生產這種紅衣大炮,他可以從官軍的手中奪。現在他用的幾百門紅衣大炮,都是從官軍手中搶奪來的,現在他的炮營也是非常強大的,在攻守戰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這一次僅在高碑店地區就部下了100門紅衣大炮和足夠的彈藥。
因為李自成知道,他們的主要敵人是林毅,其他大明的軍隊,他根本就沒放在眼裡,而林毅要來進攻,他們必然是從南面來,高碑店是首當其衝的要塞。
因此李自成這才派出智勇雙全的高一功,帶5萬精兵在這裡駐守。並給了他100門紅衣大炮和足夠的彈藥。
高一功檢視了高碑店的地址,他發現了這裡是平原地帶,要想阻擋住林毅的人馬,守住高碑店,必須得築險城,憑險而守。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高一功當然知道林毅的人馬戰鬥力超強,就連滿清韃子也不是對手,野戰是不可戰勝的,因此避免和他們野戰,這是他作戰的基調。
因此他接到闖王李自成的命令之後,帶著5萬人馬,在這裡日夜修築工事。
人多好乾活。5萬人馬一齊動手,日夜不停,沒出三天便把這座小縣城修得固若金湯。
首先是把城外的護城河加深加寬。
其次是對城牆包括四座城門加固加厚。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工程,最大的工程是在四座城門左右兩旁都修建了輔城。
所謂的輔城,就是在城牆處突出一塊城牆,呈方形或者長方形,輔城上住駐有軍兵,一般都在城門的兩側,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城門。
因為古代作戰,城牆正下面、特別是城門處都是死角,攻城的軍隊真正攻到這個地方,上面守城的軍兵看不到,他們或撞擊城門或者對城牆進行破壞,正所謂燈下黑。
修建輔城的目的就在於此,當敵人來攻城的時候,輔城上面的弓箭手或者火炮,可以不留死角的對敵人進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