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回去多做一點東西給這兩個孩子吧。”
牛叔自言自語的離開了,李歡則帶著壯漢們開始挖地基,每個人都快速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活,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李母笑眯眯地帶著一幫嬸子搭建了幾個簡易灶臺,灶臺的火從早上的燒水到晚上的煮飯,柴火一直明晃晃的亮著。
李樂更是帶著一大幫的孩子幫她去山腳撿柴,一捆柴換二顆水果糖,二嫂可是給了她一大包的水果糖呢,都能吃的牙齒全部掉落。
程巧也是騎著腳踏車奔波於縣城和向陽村,每次總能帶回來大夥喜歡吃的食材,從雞鴨魚肉到大米白麵,應有盡有。
但程巧也不是傻的,大米白麵裡以一比二的比例,甚至是一比三的比例摻雜了小米黑麵,所以每個人吃的嘴裡的都是二合面的食材。
沒有人會懷疑程巧為何會拿出這麼多東西,現在的程巧,在村民們的眼裡可是一隻大肥羊,趁著這個機會多吃一點也算是得了便宜了。
“弟妹,你還真是老來享福了,程知青還未進門呢,就這樣大手大腳的,你可要管著點。”
“我管啥啊,兒子都管不住,哪裡還能管兒媳婦。”
李母撇撇嘴,凡是讓她管兒媳婦的人都是壞人,人家又不是吃自己的奶長大,也沒吃過自家的一口糧,憑啥管啊。
“不管不行啊,程知青身上有這麼多的錢,就這麼嚯嚯了,你不心疼啊。”
“我心疼啥啊,又不是我的錢,程巧能嫁個我家歡兒,我家還是高攀了呢,哎呀呀,你的菜要糊了,快翻一下。”
“哦,哦……”
李家嬸子是李歡的遠房舅母,平時不大來往,但有便宜拿當然還是要來的,聽到菜糊了,連忙拿起鍋鏟,用力的鏟了幾下。
等她把菜裝到大碗裡,還想跟李母洗腦子的時候,李母已經跟王家大嬸一起洗菜了,她只能恨恨的拿起一雙筷子,先吃兩口再說。
三天後,李歡的新房子已經搭建了起來,整整一畝地,前院有柴房、廚房和農具房,還有一個大大的雞窩。
後院搭了一個豬圈,看來李歡想在家裡養任務豬了,只要養了任務豬,自己也是能養一頭的。
邊上的菜地還沒有開墾出來,等過兩天李家自然會種一些耐旱的蔬菜,到時候冬季也有個白菜蘿蔔啥的,醃製一下就能吃一頓飯了。
屋子是農村常見的兩夾一,或者是四夾一,甚至還有六夾一的,就是中間是客堂,兩邊是屋子,有錢的兩邊多建幾間屋子,沒錢的少建幾間。
李歡這次建的是兩夾一,客堂的兩邊各建一個屋子,但李歡也已經做好了擴建的準備,他要看看自己能有幾個孩子,然後再擴建,不然空屋子沒人住也不好。
萬事俱備,現在就剩下上樑了,這得挑一個吉日才行,好在後天就是吉日了,他們去請了村長陳愛黨來主持上樑儀式。
大夥都盼著這天的到來,在這個貧窮的年代,上樑可是一件大事,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在這一天滿足自己肚子。
李歡和瘦猴等人將貼上紅紙的正樑抬進新屋堂前,李母則在桌子上擺上豬、魚、雞、鵝、蛋、豆腐,至於香燭等祭品就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