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的體形十分龐大,它能帶給我的資源也極其豐富,但萬事有利就有弊,處理起來的難度也比之前的鯊魚大很多!
處理它的難度可能比當初的鱷魚還要麻煩一些,鱷魚只要去掉皮以後也很簡單,它的脂肪足足有好幾十公分的厚度。
匕首顯然奈何不了它了,只能選擇長刀來解決這一麻煩,即便我的選擇相當英明,也是在長刀沒柄後才勉強刺穿脂肪層。
虎鯨身上沒有龍涎香,所以我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鯨魚肉和鯨魚油。
這也算得上是一種另類的人生巔峰了,能有機會品嚐到傳說級別的鯨魚肉,在正常的人生軌跡裡想品嚐到鯨魚肉應該千難萬難!
想到此還莫名有些期待,它畢竟還算得上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種,相信肉質比魚肉還要更加優秀。
當然鯨魚肉只是備用選項,最被我看重的還是鯨魚油,簡直到了對它垂涎三尺的地步。
古時候的鯨魚油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和能源,部分情況下甚至會發動國家力量來大肆捕鯨,目的就為了得到更多鯨油。
因為在那個電力不足或者沒有電的年代,鯨油應該是製作蠟燭最優秀的材料,一頭上百噸的藍鯨能產出三四十噸的油,遠遠比在牛羊身上得到的油多得多,可以製作出的蠟燭更是海量。
這頭虎鯨個頭在整個鯨魚族群裡還算是小的,體重只有三五噸,可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小,連想挪動一下都不可能。
鯨油更是為數不少,初步估計也有接近一噸,兩千斤鯨油不僅要儘快割下來運回家裡,還要立即著手處理。
要不然也會像魚肉一樣發臭變質,那到時候不僅海灘上臭氣熏天,堆在家裡來不及處理的鯨油也會散發臭味,臭不可聞!
......
即便我很有心理準備,結果還是有些小瞧解剖鯨魚的難度,比當初解剖鱷魚要難得多。
想要切開不容易,切下來一塊也不容易,切下來還要搬走,然後接著切再搬迴圈往復更不容易,至少要好幾次折騰才能徹底剖開一小塊區域,整個人也沾滿一身血水。
幸好開始之前很明智地把衣服給脫了下來,不然後面洗衣服會是個很麻煩的工作!
開啟一個口子之後我已經顧不上許多,直接大膽地鑽進鯨魚肚子裡割取魚肉,反正全身都已經被鯨魚血澆了個透心涼。
不得不佩服這些大魚的體量,才六七米長的鯨魚肚子裡的空間就十分寬裕,我鑽進去完全感受不到擁擠,割取鯨油也毫無阻礙。
一邊在割取鯨魚油並帶回家,另一邊也在加緊處理著它,減少後面的壓力。
當然自己並沒有分身的本身,屋內只是把灶臺裡的火種點燃用鍋熬著鯨油,每隔一會兒我又會搬鯨油回去,剛好可以再加木柴和換一鍋新的油。
把握好節奏以後會出現意外的機率很小,雖然很忙,但忙中也透著穩!
處理出來的油脂形態跟普通油脂幾乎沒多大區別,所以液體可以直接倒進一口大陶缸裡冷卻凝固。
此時的狀態就跟煮出來的羊油差不多,現在立刻就可以製作蠟燭,只是我騰不出手來而已。
魚油的收集工作有條不紊,倒是魚肉讓我很期待它會是什麼味道,所以在處理鯨魚幾個小時後鯨魚肉就出現在了餐桌。
從外觀上來看鯨魚肉有些類似於牛肉,顏色非常鮮紅,聞著也有一股魚腥味,纖維好像也比較粗。
看到它的肉質跟牛肉很像,我的做法也就沒搞得花裡胡哨,就像牛排一樣煎炸。
值得期待的時刻到了,終於能品嚐到傳說中的鯨魚肉,只不過高興的時間沒維持兩分鐘就被現實所打敗!
成品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哪怕經過幾種調料的共同作用,肉裡依然帶有少許魚腥味,肉質口感也不算出眾,類似於鱷魚肉,很柴、口感很粗糙,卻不如鱷魚肉,沒有很值得一提的亮點。
......
總的來說我不是很喜歡,將就著吃勉強能接受,只是沒有開始的那種期盼心情了,搬回家的兩百斤也到達頂點,不會再增長,心裡多少有些失望。
接下來的一天多依然在全力跟鯨魚“戰鬥”,只不過不再增加魚肉的儲量,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搬運魚油身上,儘量多得到一些,能把所有鯨油搬回家最好。
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過了這次就不會再遇到的機會很小,理論上來說基本不可能再遇到!
有了充足的魚油,以前捨不得點蠟燭的情況就不會再發生,每次還要每次進到地窖才點燃蠟燭,以後可以直接在地窖里長期讓蠟燭燃著,晚上在房間裡也不用摸黑,通宵照明都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