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就是她。”
“哦,原來是這樣啊。”蕭太后一時間有些消化不了,便叫蕭然帶著凌坤到外面轉轉,自己則要和大臣們商量一下。
“你們怎麼看?”蕭太后問道。
南院樞密使說:“現在形勢不利,要想全身而退,這的確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唯一的問題是這個凌坤到底可不可靠,要是悄悄將幽雲給了大宋,我們還是一樣危險。”
韓德讓說:“就目前來看,凌坤一定是可靠的,他對平南公主用情很深,否則那天太后早就沒命了。只要談妥細節,我認為可以讓他操作。”
蕭太后於大臣們經過一番分析後,一致認為凌坤的辦法非常可行,於是又將凌坤請回來。
“凌坤,本宮可以答應你的提議,但是有兩個條件。”蕭太后說道。
“太后請講。”
“第一,雙方撤軍之後,你就是幽雲的老大,但幽雲地大事多,你手下一定得有眾多官員和衙役,在這個配置方面,遼國一定不能比宋朝少。”
“可以。”凌坤一口答應。
“第二,我四十萬大軍從上京出發,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既退出了幽雲,還搭上了公主,這樣回去叫本宮怎麼向家鄉的契丹父老交代?你可有什麼好主意”
“太后,首先遼國沒有退出幽雲,而是由本國駙馬來管理而已,其次,為照顧大遼朝廷的面子,我覺得大宋也可以適當給大遼一些好處,這樣雙方都好看一些。”
蕭太后大喜,忙問道:“能給些什麼好處?”
凌坤心裡一動,澶淵之盟的奇葩內容這不是要兌現了嗎?於是說道:“太后,大宋每年給遼國歲幣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您看怎麼樣?”
蕭太后聞言臉色一黑道:“太少了吧,大遼國又不是乞丐。”
“太后,不能再多了,再多了大宋又不好下臺了,這麼多正好,既照顧雙方的臉面,又解決了糾纏多年的問題。”
蕭太后嘆息一聲,揮手道:“那就這樣吧,本宮暫且退入幽雲,等你來接收吧。”
談妥一切,凌坤立即回到宋營向趙恆彙報。趙恒大喜,馬上發出聖旨讓王超退入大名府為遼國讓路,讓楊延昭帶兵退回雁門關。
隨著遼國開拔的號角,對峙多天的宋遼兩軍徹底結束戰鬥,趙恆帶著文武百官班師回朝。而凌坤則與趙明月、上官傾城帶著五千兵馬和幾個得力干將前去接收幽雲。
一個月後,凌坤完成了幽雲交接,遼國大軍徹底撤出幽雲,回到北方草原。不過蕭太后卻給凌坤留下五千兵馬和不少於宋朝的官員供凌坤使喚。
凌坤入主幽州的第一件事吧便是頒行律法,在幽州,不論是漢族、契丹、党項還是吐蕃,大家一律人人平等,欠債還錢,殺人償命。
第二便是發展經濟,開放交易,利用幽州南北連線的地理位置,鼓勵商人自由通商,中原的瓷器、香料、茶葉、稻米不斷湧向遼國,遼國的羊馬駱駝也不斷湧入中原,幽雲一代迅速富裕起來,連帶大宋和遼國也跟著沾光。周圍的吐蕃、大理、党項甚至是日本、高麗的商人也看得眼熱,慢慢加入進來,一時間成了各民族融合發展的溫床。
這場戰爭,凌坤有私心,趙恆膽小軟弱,於是一手製造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單從戰爭角度來說,《澶源之盟》導致大宋白白喪失了剿滅敵國的機會,給趙恆留下一個軟弱無能的名聲。不過從長遠角度來說這決不是什麼壞事。史料記載,這一戰結束了宋遼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各國“生育繁息、牛羊被坡、戴白之人(白髮老人)不識干戈。”從此宋遼百年之久未起爭端。因為沒有戰爭,宋朝每年節省軍費達3000萬兩銀子,徹底避免了百姓的過量徭役,使得宋朝成為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為繁榮的時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