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聽趙恆和陳堯叟又談起了逃跑之事,急得破口大罵:“皇上,陳堯叟乃誤國(jiān人,不能聽他妖言惑眾。”
陳堯叟怒道:“宰相大人,你我政見不同,但同是為了皇上和朝廷,因何如此惡語相向。”
“我呸,你若為了朝廷,就不會丟下千萬百姓,丟下萬里江山,你就是為了逃命而已。”
寇準此言,不僅罵了陳堯叟,也罵了趙恆。趙恆感覺臉上發燒,一咬牙就要站起來同意御駕親征,但想到遼國人屠城,最終還是沒有站起來。
寇準見趙恆還是猶豫不決,又說道:“皇上,打仗最終要靠武將,我們不妨叫幾個武將來問問,看看他們有沒有信心。”
“寇(ài卿說得有道理,快去叫(jìn軍三司指揮使前來面聖。”
三司指揮使中,(diàn前司都指揮使自凌坤走後還處在空缺中,所以沒有人來。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王英珏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高瓊馬上便進宮見駕。
趙恆見面就問:“兩位(ài卿,如今河北吃緊,開封也危在旦夕,以你們之見,朕是該南巡,還是北上御駕親征。”
王英珏想都沒有想,脫口說道:“當然是北上親征,此時一走,北方江山百姓盡失,大宋勢必一潰千里,而且遼國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屆時跟著追上來,還能往哪走?”
王欽若是主張遷都逃命的,王英珏為何這般堅決抵抗呢?那是因為王欽若還在大名府呢,此時皇帝一旦難逃,王欽若將死無全屍。
趙恆皺眉問高瓊:“高(ài卿認為呢?”
高瓊不慌不忙地說:“皇上若要南下也容易,沿著大運河走水路,幾天便可到達金陵,當年太祖和先帝就是從這條路徵南唐的。”
趙恆臉上一喜道:“你也認為該南下?”
高瓊繼續說道:“南下還是北上都由皇上決定,微臣一定誓死保駕護航,但(jìn軍將士都是北方人,妻兒老小都在北方,如果皇上南下,就怕(jìn軍半路上一鬨而散,那是皇上該如何是好?”
趙恆聞言大吃一驚,臉色突變。
寇準趁勢說道:“皇上,御駕親征並不可怕,我朝軍隊並不比遼國少,而且定州的軍隊很快就會抄了遼國的後路,只要皇上振臂一呼,勝算還是很大的。”
“好吧,傳旨下去,封皇弟趙元分為監國,留守開封,朕即刻出發,御駕親征。”趙恆終於下定了決心。
說走就走,趙恆的御駕第二天便從開封出發,一路快馬趕往澶州。
遼軍攻破清德軍城,滅了天雄軍,回過頭便要收拾大名府。不過這個時候蕭太后卻突然叫停:“大名府不打了,一座沒有兵將的孤城而已,打下也沒用。況且定州的宋軍就要追來了,我們不能浪費時間了,直接趕往澶州過黃河吧。”
蕭撻凜領命,指揮軍隊一路南下,直奔澶州。駐守大名府的王欽若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幾乎在同一天,趙恆和蕭太后同時趕到了澶州,兩人一個在南城內,一個在北城外,隔著黃河遙遙相望。
澶州分為南城和北城,南城在黃河南岸,北城在黃河北岸,以一座浮橋連在一起。此次大戰的主戰場,自然只能是北城。然而北城面積很小,城牆低矮破舊,要據城而守是絕不可能的,要打就只能野戰,這對宋朝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