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天齊大士
每逢亂世,必有妖孽。
眼下雖然正處於被後人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但再強烈的陽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
戰爭的頻繁,物產的貧乏,幾乎使西北邊地成為了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主。
除非打仗,一般是不會有人想起大宋還有這麼個地方的。就像這次忻州大地震,以趙禎為首的趙氏集團高層原本打算派出的是侍御史程堪。
分公司的樓塌了,你派個總部紀檢的算怎麼回事?難道是想查查地震是不是人為事故?
忻州百姓苦啊!都說官家仁慈,可這聖恩什麼時候能沐浴到咱的身上呢?
官家太遠,看來一時半會兒是指望不上了。有那閒工夫,還不如到廟裡燒香拜佛,好歹求個心安不是?
於是,本地宗教流派林立,有北方的薩滿教,有西方的佛教,還有高原傳下來的苯教,甚至西域黃頭回紇的拜火教在忻州也有信徒。
這些,方仲永都可以理解,宗教自由嘛!可這天齊大士是個什麼鬼?你怎麼不叫齊天大聖啊?
方仲永仔細瞅了瞅馬六,絲毫沒看出這貨也是穿越來的跡象。又很不確定地問道:“你確定是天齊大士?而不是別的什麼齊天大聖什麼的?”
馬六說道:“好我的大帥啊!小的奉軍令前來刺探民情,哪敢胡說八道啊?那不是找死嗎?
您還別說,這天齊大士可是真有道行。死去多日的人,都能被他施法救活。要不是您不允,小的都想加入了。”
方仲永冷笑道:“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我就是這世界上最接近神的人。活死人、肉白骨的本事,我也想看看。帶路!本帥得看看是何方神聖,在此恩澤萬民。”
那所謂的天齊大士卻並非如方仲永設想的,藏頭露尾,不敢見人。此時,人家正在一座廟中講經說法哩!
那廟名為五鬼天齊廟,原本只是本地一個不知名的小廟。
雖在國朝初年修繕得富麗堂皇,但年久失修,早已破敗。
此次地震,忻州幾被夷為平地,這天齊廟卻在本次地震中僥倖逃過一劫,只是掉落了幾個瓦片而已,便被一幫愚夫愚婦奉為神蹟。
更有不知何處而來的高人,自雲年月久遠忘卻名姓,因與此處有緣,遂以廟名自號。因其道法高深,施醫舍藥,救治了不少百姓,百姓敬呼為天齊大士。
方仲永到了天齊廟時,那大士正在講故事。
只見那鬚髮皆白卻滿面紅光的大士說道:“汝等可知,這區區天齊小廟,因何能在這場災難中安然無恙?”
有信徒說道:“必然是大士道法通玄,護佑住了這地方呀!”
大士搖頭道:“非也非也!這廟宇還牽涉到百年前的一樁公案哩!
初時,太祖皇帝還未發跡,偶然路過此處。見廟中有幾人正在打雙陸,太祖好賭,忍不住參與了進去。
只是手氣欠佳,不多時就輸得不剩一個大子兒。還要再賭,其他人見他沒有賭資都懶得理他。太祖皇帝一犯渾就說,現在輸了,將來讓俺曾孫子還你總行了吧!
眨眼,太祖皇帝又輸光了,那幾人哈哈大笑道,將來俺們幾個會找你的曾孫子要賬的。一轉身,就變成了這廟中的判官和四個鬼差。這才有了,太祖得國後重修這五鬼天齊廟的往事。”
信眾們一聽,好嘛,這廟裡的幾個神像還有這麼輝煌的時候!趕緊拜拜!
方仲永見故事說完了,問道:“不知大士祖居何處,又為何到此呀?”
天齊看了方仲永一眼,說道:“哦,我道是誰?卻原來是安撫使大人駕臨,實在是令在下深感榮幸之至。
老道遊戲人間百載,早已忘記故土何處了,只恍惚記得俗世之時曾有人喊過我胡莆田。
至於為何到此,不過是老道心有所感,不願生靈塗炭,特來施救百姓,為自己積些功德而已。若是大人不喜,老道自去便是。”
百姓們聽說這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想走,都不幹了:“大士,您可不能走啊!”
更有一個鐵桿粉絲抱著方仲永的腿哭喊道:“大士是好人啊!您可不能趕他走啊!要不是大士救了我,我都死了好幾天了呀!”
方仲永對這位粉絲的說法很感興趣:“喲,你就是那個死了幾天又被救活的人?說說,你是怎麼死了好幾天,又是怎麼被救活的?”
“小的叫張三,住在不遠的張家灣。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可惜天崩地陷遭苦難,一條命去了離恨天。多虧了,天奇大士法力通玄,使小的我又還了人間。”
呦呵,還是個搞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