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地入宮見駕,莫名其妙地得了個宣德郎的文散官的虛職(只拿錢,不幹活的美差),方仲永也並沒有多麼開心。
這畢竟是年三十呀,誰耐煩去伺候你老趙家的人。你以為給我個什麼用處都沒有的宣德郎,我就會感激涕零、熱淚盈眶了嗎?偏不。再說了,宣德郎,宣德郎,一不小心就讀成了宣德爐了。還有,大年下的還叫我加班,最起碼也得是三倍的工資吧,也不發些利是什麼的,真是摳門。
有通曉宋朝官吏薪俸的看官說了,你就嘚瑟吧,七品的宣德郎月俸各項摺合起來都有三四萬了,你還想怎麼的?方仲永說了,俺老岳父晏殊一個月還二百多萬呢,我跟他差得太多,心裡不舒服呀!再說了,咱是因為錢嗎?咱是那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人嗎?當然,若是五百鬥、五千鬥,折一下腰,其實也無所謂了。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俺還有大美人等著俺一起過年呢!所以,直到晏殊親口邀請他去晏府共度新春佳節時,他才真正得高興起來。
往常崇尚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晏府,因為春節也裝飾得高階大氣上檔次起來了。門口兩個一人多高的大石獅子被擦拭得一塵不染,遠非金溪吳先生門口的獅子狗可比。御賜的數十盞宮燈也已高高掛起——沒來由地讓方仲永想起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只待入夜就點亮。更過分的是,御賜的宮花居然是稍有身份的丫鬟、婆子都頭插一朵。
見方仲永疑惑,晏居厚說道:“每年都是這些東西,幾位姨娘都不願意戴了,也就賞給丫鬟、婆子們戴一下,圖個樂子而已,算不得什麼稀罕物事。”
方仲永深切感受到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問道:“官家不會怪罪嗎?”
“怎麼會怪罪呢?先不說官家仁慈,古來少有,且說此等做法者,也是大有人在。如那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盡是如此,那些老牌的勳貴、累世的官宦只怕更為隨意。咱們家不過是個中等之家,如此行事,已是平常之極了。”
好吧,不知道德茂兄是用什麼來作為評價標準的,年入幾千萬的“中等之家”方仲永也很想當呀!君不見後世拆遷賠償個幾百萬的主兒,都要買個賓士、寶馬開開,牛得不行,自詡為富豪乎?
還沒有來得及看清門口的春聯是否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摹本,就被晏居厚拉著隨晏殊到了書房。
所謂書房,絕不只是用來看書,更是用於處理公務私密,招待親近之人。比小年的時候在客廳會面實際上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要說晏殊的書房其實也沒有什麼豪奢之處,不過是古籍善本多一些,孤本秘籍多一些,文玩用具講究一些而已。像那隨意放置在地上盛放卷軸綠鏽斑駁的青銅鼎,就很有商周的古韻。至於端硯、歙硯更是丟得到處都是。瓷器倒不多見,也是,這是宋朝,後世價值連城的宋瓷不過是日常用具,豈能擺放到這“高雅”之地。說實話,這地方是真高呀,隨便順走一件都能當傳家寶了。
視線不經意掃過琴桌的時候,方仲永指著那一段有些燒焦了古琴道:“這……這……”
晏殊笑吟吟地問道:“仲永也知道此琴?可是通曉音律?”
方仲永苦笑道:“蔡中郎之典故如何不知。只是小子家貧,勉強讀得起書而已,於音律卻無緣涉及。”
晏殊笑道:“老夫也是出身斗食之家,不比仲永強到哪裡去。忝列朝堂,不過是官家抬舉,於音樂之道亦不甚諳熟,這焦尾也只是附庸風雅、裝點門面罷了。”
方仲永道:“前番聽惠子,呃不,溶月小姐吹奏洞簫,很見功力,定是大人家學淵源,晚輩所不及也。”似乎說錯話了?這樣當面叫人家姑娘的閨名,會不會被亂棍打死?
看方仲永那小心翼翼的模樣,晏殊失笑道:“無妨,都是自家人,喚小字才顯得親近。”晏居厚附和道:“是呀,是呀!”
恰逢管家晏福來報,說春聯、宮燈已然掛好,可以開宴了。晏殊起身道:“走吧,吃飯去。”言語間很是隨意,但方仲永喜歡。
有看官說了,你這傢伙是不是有病?人家對你客氣了,你不舒坦。對你隨意一點了,你反而喜歡了?
您有所不知,按照方仲永的理解。以中國人的習慣來說,真要是自己親近的人,勢必不會滿口的您呀、謝謝呀、請呀什麼的,全不似西方那麼虛偽(見仁見智呀,莫噴)。想要什麼,想說什麼,往往是張嘴就來,哪裡來的那麼多的客套。所謂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夫妻間都要像主人與賓客那樣相處了,感情得差到什麼程度?以方仲永不太光明的心理揣測,舉案齊眉是不是因為孟光貌醜而自卑所致呢?
晏殊雖也是撫州人,過年的習俗與金溪彷彿,但因久在北方為官,難免也要入鄉隨俗一番。是以各色江西菜餚之餘,還有了最受北方人喜歡的一道硬菜——餃子,時稱角子。
後世不是有句話叫做“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嘛(我當然知道另一句更順口,但打死我都不說)。方仲永前世最喜歡的就是吃餃子,其實和傳言的張仲景用餃子治耳朵凍傷無關。只是因為豬肉便宜,再摻些白菜、芹菜等常見的蔬菜,既美味,又營養,更能管飽。以前,富貴回到家的時候,奶奶總是要準備上一大盆的餡料,煮上滿滿一大鍋的餃子。也不知道奶奶在天堂有沒有餃子吃,過年的時候有沒有同宗的叔伯兄弟邀請她去受用一下香火,在這裡給她燒些紙錢能收到嗎……
見方仲永吃個餃子就能吃得落淚,王氏道:“仲永可是想家了?”
一句話提醒了方仲永。
是呀!今生又有了疼愛自己的父母,在心底為自己的奶奶留一瓣心香即可。善待眼前人才是正解呀!也不知道他們現在吃飯了沒有?沒有自己在身邊,母親該傷心了吧?更不知道他們收到自己報平安的信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