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東京汴梁也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公元1033年,北宋明道二年,歲在癸酉。
二月乙巳,皇太后服袞衣、儀天冠,享太廟,為初獻,皇太妃亞獻,皇后終獻。是日,上皇太后尊號曰“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丁未,祀先農,行藉田禮,禮成,御正陽門,大赦。
三月,庚寅,皇太后不豫,大赦。
甲午,皇太后崩於寶慈殿。
上述事件的主角都是一位——劉太后。
劉太后本名劉娥,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她出身微賤,是個孤女。傳說中她十來歲就嫁給當地的銀匠龔美。龔美給人打造銀器,她就招攬顧客。雍熙初年,他們來到京城。真宗當時封為襄王,想納一個川女,他認為蜀地女子“多材慧”。
而龔美因為貧寒準備把劉娥改嫁(賣妻求榮?),經襄王府給事張耆介紹,劉娥一入王府就受寵愛,這年她才十五歲。但宋太宗知道後覺得此女乃再嫁不宜為王妃,即令將劉娥逐出王府。真宗不捨,便讓她寄居在張耆家——算是養了個外室。十來年後,直到太宗去世趙恆繼位,才將她接回。
其後,劉娥依靠與真宗多年的感情和高超的手段,在後宮的地位升遷很快。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去世,時已封德妃的劉娥進位皇后。
侍女李氏因為容貌明麗、溫婉可人,真宗讓她多次侍寢,而懷上了孕。孩子生下後,劉皇后因無所出遂奪為己子,讓楊淑妃撫育。趙禎從小叫劉皇后為大娘娘,叫楊淑妃為小娘娘。至於其生母李氏則被遠遠地打發去了冷宮,靠紡線織布過活。明道元年,劉太后眼見自己時日不多,懼怕她洩露真相,就派人毒殺了李氏,還在毒殺李氏的當天假惺惺地給李氏進位宸妃。
當天,劉太后駕崩,趙禎傷心欲絕。即令罷朝,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夷簡、參知政事王曾等主理太后喪葬事宜。
正當趙禎心思沉重,於坤寧殿枯坐之時。忽然有小太監傳話,說周王覲見。
趙禎不禁覺得有些生氣,這八王叔因為懼怕劉太后加害,整天裝瘋賣傻。
怎麼,這劉太后一駕崩瘋病就好了?誰給他的膽子?
趙禎一擺手“宣”,朕今天倒要看看八王叔的瘋病好了沒有?
那周王趙元儼上得殿來就顯得神神秘秘的,低聲請皇帝屏退左右。趙禎也想看看他葫蘆裡賣得什麼藥,令眾人退下,僅留大太監陳琳侍駕。
於是,就有了以上種種不太切合實際的說法。
趙禎面色鐵青,怒道:“周王,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太后剛剛賓天,你竟敢出如此狂悖之言,真以為朕不會殺人嗎?”
素以仁孝知名的周王苦著臉道:“我就是因為知曉這些秘聞,才自稱謬語有陽狂病(精神病),不能上朝議事。否則,焉能活到今天?”
見趙禎半信半疑,周王趙元儼把心一橫,也不管不顧了:“那劉氏在祭天之時,竟敢服袞衣、儀天冠,這是要當武曌啊!幸虧祖宗保佑,將那惡婦收了去,不然我大宋江山還能否姓趙都尚未可知。臣不願看到皇上被那惡婦迷惑,才冒死諫言。請皇上明察!”
趙禎面色一陣青,一陣紅,思索良久才道:“茲事體大,朕豈可偏聽你一面之詞就下定論。今日之事,若有洩露者斬!你且退下!”
待那趙元儼走後,趙禎問那陳琳:“大伴,你是宮中老人兒,可曾聽說過這些事?”
陳琳道:“不敢欺瞞官家,周王所言老奴也略有耳聞。但宮中諸事皆有羅崇勳和江德明等人安排,老奴也是有心無力啊!”
趙禎道:“無妨。朕即刻下旨,奪了他二人的職權,大內之事皆有大伴主持。定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否則朕有何顏面坐在這龍椅之上?”
不過半日,那陳琳來報:“周王關於太后之辭多半無差。現有人證、物證若干,請陛下查驗。另從寶慈殿搜查出若干冒充宮女的男子,請陛下聖裁。”
趙禎咆哮起來:“這個賤婦,竟敢故此大膽。將寶慈殿一干人等盡數杖斃,羅崇勳和江德明族誅。
那呂夷簡、王曾讒言媚上,獻年號天聖曰二人聖,獻年號明道曰日月道,實乃卑鄙無恥的小人。
擬旨,罷呂夷簡相位,王曾出知青州。擢升陳堯佐為參知政事、權平章事,章得象為樞密使。原參知政事、尚書左丞晏殊,因諫阻那賤婦服袞冕以謁太廟,竟遭貶斥。即刻官復原職,加特進。
令,皇城司秘密處決那託名劉美的龔美及其子嗣。若有差池,提頭來見!去辦吧!”
陳琳見皇帝處於暴怒之中,也就不再勸說什麼,領命便要離開。未走幾步,就聽趙禎一聲怒喝:“回來!”陳琳忙轉身候命。
“你這老狗!竟也要欺瞞於朕不成嗎?那,那……”
陳琳說道:“李太后。”
趙禎面色稍霽,看了陳琳一眼說道:“你既知朕最掛念的是什麼,為何不早早言明?意圖矇混過關是何道理?”
陳琳苦著臉道:“老奴如何會欺瞞官家,實在是與周王所言出入甚大,還需求證才行。”
“有何出入?你慢慢道來。”趙禎已經有些冷靜下來了。
“是。李太后確為劉太后侍女,亦確為陛下生母,但加害一事卻並無確鑿證據。雖將李太后置於冷宮,衣食用度也不曾缺少,還將陛下的舅父李用和提拔為三班奉職。至於毒殺一事的調查,老奴不敢做主,請陛下明斷。”
“有何不敢做主的,難道還有人膽敢阻攔你?”
“不曾有。只是要驗毒,勢必會對娘娘鳳體有所冒犯,因此老奴不敢擅專。”
“那聖母皇太后今在何處安葬?以何禮安葬?”
“聽聞停靈於天清寺,以皇后禮儀入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