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二日,人們開始搭建燈棚,迎接即將到來的元宵佳節。
孩子們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希望接下來不生百病,一年無災無恙。
巖城如今特別的熱鬧,空氣都顯得活躍起來。
巖城是青紗帳關內的第一城,作為連結四方的樞紐,發展的特別好,即使沒有強橫的王品高手坐鎮,但在朱雲帝國還是很有名氣。
不但有著直道交通,巖城還緊緊挨著青蛇江,水陸交通都是上等。
憑藉交通的便利,巖城人的人脈都很廣,正是因為這一點,林家才有機會結識到蘇定軒。
在巖城有很多標誌性的建築,極土木之盛,柳葉堡就是其中一個。
柳葉堡沿江而建,是一個主流的觀園結構,其引水入堡,自建一湖連線青蛇江,非但格調非凡,更是一個極好的碼頭。
南來北往的船隻很多都會透過大渠,進入土木堡。
不過今天,那水渠之上極為冷清,少有船隻經過,畢竟這個日子裡,忙生意的人極少。
不過還是有特殊的,一艘精緻的畫舫從柳葉堡緩緩駛出,穿插過水渠,進入青蛇江,靠著岸邊形駛,很快就離開了巖城外圍,逆流往上。
畫舫之上,一個身姿苗條的女子懷抱琵琶,輕輕彈著一曲小調,神色幽怨,在她身側,有四個姿色平庸的少女伺候,這些女子面板粗糙,根本談不上美貌,明顯是鄉野中那種忙農活長大的女子。
這樣的丫鬟帶出去,很沒有格調,但是聊勝於無。
身姿綽約的女子很不待見自己的四個丫頭,停下彈奏的琵琶,揮揮手,將她們趕入船艙,繼而回頭看了柳葉堡一眼,神色幽怨。
“哎!”
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這女子眉頭微微皺起。
當此時,船艙中走出一個身穿褐色衣服中年男子,這男子約莫三十出頭的年紀,身材消瘦也修長,見女子愁眉不展的神色,輕輕搖頭。
走到女子身邊坐下,中年男子微笑道:“依柳,不必太傷感,大家族就是這樣的。”
此女正是依柳。
依柳看了眼中年男子,將目光投向江面。
“怎麼說我也是他的親生女兒,卻在家裡多呆一會都不行,哼,私生女也是女兒啊!想光明正大的進入家門,還需要足夠的貢獻值,不拉來幾筆大買賣,就不能進入家門了,要不是想爭一口氣,我才不想認他。”
中年男子苦笑一聲。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你父親也是有苦難言。他和你孃的關係,不過酒後失態,他願意不顧名聲的照顧你,已經算不錯了。”
“哼!”
依柳慘笑一聲。
“我孃的命苦,做了流螢,以畫舫為家,只想有個安穩的家,柳子辰這混蛋,明知道我娘賣藝不賣身的,願意跟他就是孤注一擲,結果呢,我都懂事了,他也沒給我娘個名分,氣得娘鬱鬱而終,現在都沒有機會將牌位擺入柳家祠堂。”
依柳眉毛皺的老高,繼而憤憤的跺跺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