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覺得事情未調查清楚之前,適宜召回車騎將軍,而不應定罪。”儘管想幫著姜麒說話,但知道姜麒犯眾怒了,一向中立的司空張溫只有如此道。
“陛下,臣認為,姜麒之罪單單一條便十惡不赦,如若不罰不足以警示天下。但作為比三公、食邑萬戶的列侯,如若朝廷輕易定罪,又不足以取信天下。臣建議先將姜車騎押返京師三司調查議罪。”以前就吃過姜麒虧,如今沒落井下石,崔烈也沒那麼大度的為之說話。相對公正的建議道。
很明顯,對於崔烈的言論,許多大臣、包括劉宏,在他們顧盼間都是覺得可行的。不過還有個壞水張讓在,怎能讓姜麒好了。
當下在劉宏即將決定間,張讓道:“陛下雖然姜車騎有些罪未定,但其私自收編俘虜可是證據確鑿的。”
“是呀陛下!如今天下不穩,如若領軍之人皆如此聚兵,那天下還能安穩否。”趙忠自然附和道。
耳根子挺軟的劉宏,聽著兩閹人挺有理,當下決定到:“不錯!愛卿所言有理,哪怕姜麒他功於社稷,但如有不臣之心卻不可饒恕。現朕念其有功,不奪其爵,削邑八千戶、即刻收回車騎將軍印,押返京師。交廷尉、尚書檯、太尉府,合議其罪!”
金口玉言,既然天子都開口了,姜麒這下不死也要脫成皮了。不過還好,劉宏也算給了姜麒點機會,最少沒有下詔獄‘北寺獄’,不然恐怕怕死的姜麒真的就舉兵謀反了。
當然雖然天子以決定收回姜麒印信,但也不是沒有人為之求情,如御史中丞韓馥,尚書郎周毖、許靖,議郎何顒、趙岐、陸康等等也紛紛跪求皇帝收回成命。
可惜已經不再信任姜麒的劉宏,怎會答應。見劉宏心意如此,侍中張鈞更是氣糊塗了,當即大罵閹黨禍國,請除十常侍。
結果可想而知,被打出宮廷後,張鈞被收掠死於獄中。算是迴歸了忠臣的下場。
原本因為姜麒的出現沒有為劉備求官而死的張鈞,結果還是逃脫不了宿命,死在了姜麒身上。
看著張鈞被禁軍打出宮廷,眾臣搖頭間惋惜劉宏自毀長城後都閉上了嘴,最後只有祈禱姜麒好運了。
既然要收回姜麒帥印,那當然要有人繼續領軍抗擊死灰般的邊、韓叛軍。可連續兩任車騎將軍倒黴了,誰還敢去當這個倒黴的將軍。
但總要有倒黴蛋吧,張讓便建議道:“陛下,現如今西涼皆是些驕兵悍將,如若派遣普通人前往或許鎮壓不住局面呀。”
“大將軍以為哪!”提及接棒之人,劉宏也有些摳腦袋,當初就是沒合適的人才將姜麒從河西召回,如今著問題又來了。不過朝令不能夕改,如今只有諮詢何進了。
聽及詢問,何進腦袋‘碰’的一下出現了個聲響,似乎明白了些許。
隨後看了眼張讓,何進才知道著張讓果然沒憋著好屁。著姜麒倒了,他這個大將軍不就是去西涼最佳人選了嗎!要是遠離的朝堂,那多年的努力不就付之東流了。
“陛下!臣覺得如今西涼兵強馬壯,只需一有大員鎮守施恩便可。臣認為張太尉乃最佳人選!張太尉留侯之後,擔此任再好不過!”何進也不是白給的,太尉掌天下兵事,張延又不是他的人,不用來背黑鍋誰來。再說又是他首先彈劾的姜麒,他不去誰去。
一被何進點到,張延差點沒倒,他可沒想到有著一刻:“陛下,微臣雖然願意為國分憂,但陛下知道微臣從未掌兵,臣萬萬不敢誤國!”
“兵者,國之大事!如今西涼陣前朝廷大軍雖有優勢,卻也不容有失,大將軍還有人選否!”看到張延文縐縐的模樣,再加上其以前擔任的只是從事馬政的太僕,劉宏並不太滿意。
“光祿勳劉虞,知兵事,乃皇親,屬九卿。接任車騎將軍之位也能服眾。”何進思索一下,看向了高大的劉虞。
聽到何進推舉,劉宏也有些動心了,如今天下不穩,讓皇親掌兵也未嘗不是穩妥之事。可就在劉宏要答應之事,張讓提醒道:“陛下!不是已經決定大朝祭祖後任命劉光祿為宗正嗎?”
不提此事劉宏還差點忘了,隨後也只好否決了何進提議,不過既然張讓出聲,自然要問一問:“那爾以為何人能擔當此任?”
“陛下,奴婢覺得西涼兵多將廣,主帥是否能戰似乎並不重要,而且現在勝局已定,不如派遣監軍一名為好。奴婢以為宮中一位常侍就可。比如大長秋趙常侍對陛下忠心耿耿,去歲平黃巾亂有功,可封車騎將軍。”
“陛下,奴婢雖不才,但願為將軍監管三軍!”事先早就商量好的趙忠,自然第一時間也出來表示忠心。
看到兩個太監一唱一和,被擺了一道的何進自然不同意,一個眼神後,剛升官的執金吾甄舉出來了:“啟稟陛下!傅南容先前在征伐娥賊時,立有大功,但卻未被封侯。如若今因太平亂功已封侯的趙常侍,以此再拜將,天下何人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