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傑原本和蒲草已是說好不再提種稻之事,他不求聞名於朝野,不求升官發財,只願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子和樂。
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有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就能不發生的。
眾人回去第二日就是中秋節,蒲草打定主意要好好慶賀一下。去年的中秋她剛剛來到這世界,別說月餅和好菜好飯,就是填飽肚皮都是個難題。而今年她已是有房有地有產業的小富婆一枚,自然要好好慶賀一下。
正好,府學裡也應節氣放了兩日假,張貴兒和勝子僱了個馬車回家來了。兩個少年走時還有些農家孩子的拘謹,這般在府學薰陶了兩月開了眼界,就如同那經了細雨潤澤的竹子變得出類拔萃,很有些翩翩佳公子的味道。
兩人一著青衫一著寶藍,剛在村口下了馬車就被村人笑著圍在了一處,這個問詢府學先生嚴厲嗎?那個問詢府學吃得什麼飯菜,這般出息人?
後來還是村裡的老輩人聽得訊息到了跟前,得意的受了兩個少年公子的禮,末了勉勵幾句才放了他們回家。
一家人久未團聚,這般時節自是再好不過,桃花歡喜的圍著哥哥問長問短,蒲草也是使出看家本領做了一桌兒好菜。晚上又在院子裡擺了方桌兒,放了些瓜果邊說閒話邊賞月。
待得一大兩小三個孩子睡下,蒲草自然免不了又繞去方家陪方傑坐了半個時辰,一時倆人相依說些甜言蜜語就不細述了。
村裡人這一年眼見張家成車的往外送車,成箱的往家抱銀子,早就眼紅的恨不得把日子安了四條腿,讓它跑的飛快,趕緊到了秋天收拾了莊稼就開始蓋菜棚。
於是中秋節一過,家家戶戶都磨鐮刀、編筐簍,下地掰棒子割苞谷了。張劉兩家因為勻了二畝地種菜,就只剩下了二畝地苞谷,兩家人一起上陣加上前來幫忙的陳家董家,不過一日就把金黃色的苞谷棒子送進了院子。
春妮兒一時無事又想念爹孃就同蒲草說了一聲,帶著劉厚生和兒子拎了大包小包回孃家幫忙了。
蒲草想著村裡人家馬上就要蓋溫室,於是埋頭把這一年的經驗教訓總結了一下,仔細抄寫在本子上,唯恐漏算了哪樣,害得村裡人家賠錢。
畢竟那二十兩的本錢,在她來說是小菜一碟,在村人來說就是全部家產了。
她選了一個晚上,帶著桃花和山子出去閒走,路過董寡婦門口時“正巧”見得董寡婦在樹下乘涼,於是順理成章的被邀請進屋小坐。
半個時辰後,極力壓抑著喜色的董寡婦帶著小女兒滿桌兒出來送客。有那好奇的村人探問兩句,董寡婦只說蒲草好心借了她家十兩銀子蓋溫室。村人都知董四與劉家交好,自然同蒲草也是熟識,就以為蒲草是看在董四面子上照顧他的寡嫂和侄女,於是酸溜溜說了兩句閒話也就扔在一旁了。
晚上董寡婦攬了小女兒睡在一炕,想著蒲草點到為止的那些話,半是歡喜半是擔憂。最後仔仔細細囑咐女兒以後行事不可太過隨意,畢竟這事變數太大,若是張揚出去,女兒就算最後嫁給張貴也要擔個私相授受的惡名,況且若中間出了岔子,親事不成,那女兒更是沒有活路了。
自此,滿桌兒無事就同董四媳婦兒去張家走動閒坐,蒲草喜愛滿桌兒樸實憨厚,做了好吃的點心吃食常讓她帶回去,就是布料也藉著感謝滿桌兒幫忙做針線的由頭送了不少。
桃花本就喜愛滿桌兒姐姐,見得嫂子如此自然更是親近得拉著滿桌兒衣襟,日日笑得合不攏嘴。待得府學又放了秋收假,張貴回得家來看到滿桌兒出入,先是紅了臉,後來又裝得一本正經關在屋子裡讀書不曾出來。
蒲草背地偷笑,只覺若是這兩小情人喜結連理真是再好不過了。比起那些官家小姐或者小家碧玉,蒲草更喜歡這一個村子裡看大的閨女,沒有多少心機,又勤快懂事,居家過日子的良配啊。
如此,又是過了七八日,村人們陸續都收完了苞谷。里正選了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帶著一眾後生趕了牛車進城送糧稅。方杰特意派了東子一同跟去,那守城門的兵卒早同東子成了好兄弟,自然半點兒都沒有為難眾人。甚至一輛牛車不小心陷到路旁泥坑裡,那些冰卒還幫了把手,只把村人們惶恐的差點兒跪地磕頭。
待得進了城到得府衙門前排隊,未等日頭到得頭頂正中,喜鵲就帶著小丫鬟來給眾人送飯。烙得金黃的發麵餅,就著各色小鹹菜,喝著菠菜雞蛋湯,真是香得眾人只嘆有福氣,也羨慕的其餘幾村的鄉民紅了眼睛。
(這幾日一隻在下雨,昨天村裡大喇叭又廣播說要下四天大雨一場暴雨,要家家戶戶做好抗洪工作。婆婆摘了一筐茄子豆角,又拿了一塊肉把我送到小姑子家,告訴我未來幾日不要出門就在她家躲水了。我於是萬般想念廣西那二十八樓的公寓啊。昨日一天都上不去網,村裡的電話線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我考慮了一下,以後還是堅持碼字,哪天能出門去上傳就一次傳上去,每日都更真是保證不了了。這本書還有大約十幾萬字,兩個大情節,我準備努力在八月末之前完結,若是朋友們等更新心煩就多攢幾日一起看吧。
什麼時候能不下雨呢,趕緊到秋高氣爽的時候吧。昨天去大伯哥家被大泥巴沾掉了一隻運動鞋,我氣得差點兒光腳了,結果還上不去網,白跑一趟,嗚嗚。)